小品文章

東莞與香港

【最佳小品文章獎】參選作品

由東莞到香港,由大陸人到香港人。好不容易走過了十年。

初來香港的細節已不太記得,比較深刻的印象是,香港從前很簡單,街上沒有甚麼藥房。我的香港只是筲箕灣,生活是平價的,沒有甚麼連鎖店,最大的只是「裕記」。

筲箕灣與東莞挺相似,莞城的平房大多只有幾層,一梯兩戶,有茶色的玻璃,生鏽的窗花,擱滿雜物的騎樓……香港的唐樓也是這般模樣,沿著筲箕灣道的橫街,西灣河街、海晏街、成安街……都是這些唐樓,每每看見,心內總泛著親切感。剛來的時候,是住在成安街的唐樓。窗邊經常有吵鬧聲,偶爾還會傳來樓下十元燒臘飯的飯香。下面正正是臨時街市,珍香園門前的炸物檔:五元一袋煎釀三寶、搭得老高的韭菜餅、比巴掌大的炸雞全腿,每次經過免不「咕咚咕咚」地吞口水,眼睛把它們吃上幾回才肯走,哪怕看見炸鍋裡的油都黑了,也不覺異樣。臨時街的檔口擠滿半條街,滿街的水果蔬菜搭得亂糟糟,尚幸大家互相遷就,也鮮有見人順手牽羊去。這裡沒有吆喝聲,因為大家打從心底知道,這裡已經是最便宜,發泡膠上的紅字已是最好的吆喝,對於我們這些窮人而言,這裡能收穫的實在太多太多。

十年的生活幾乎是圍繞筲箕灣過的。從小學到中學,只不過是上山與走去海旁的的分別。這地方很小,也是封閉的,外間的繁囂永遠也進不來。零八年,小販沒有加價;一五年,電車照舊穿梭東西行車線,一任時光苒苒去,多少年,也沒有多少改變。

十年前,東莞是我家,眼中的筲箕灣不過是心中的替代品。這幾年很少回鄉,每次回去都覺得周遭環境變了很多,幾乎童年中的東莞已經不再。反倒是筲箕灣沒有太多改變,電車總站的雲吞麵店依舊冷清,天悅廣場的燈光依然昏暗。時間久了,根也在不知不覺間深深紮在此處,隨著筲箕灣無數清靜、複雜的橫街延伸開去。

曾聽人說,他的鄉下早已變樣了,回鄉不大認得路、也沒有什麼熟人。咋聽之下,心中似乎有股「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悲涼,再想想,我何嘗不是這樣。我們這些新移民中,每人心中都有部《雙城記》,那頭的東莞早在急速發展中變了樣,唯有這頭的香港依舊保留著舊人情,時間久了,香港也就成了自己的鄉下。

作者:張錦發(中文系二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