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訪與寫作社會議題

不會開先例 明知不可為

【新聞評論】隨著警方於銅鑼灣佔領區清場後,歷時79日的佔領運動告一段落。作為一種迫使中央政府給予香港普選權的手段,情感上,佔領運動的確喚起了香港人對政治的關心,無論是10月1日香港市民為抗議警察使用87次催淚彈而冒雨高叫口號,或是佔據人士於金鐘高唱「風雨中抱緊自由」,他們的堅持,決心,勇氣,確實讓人肅然起敬。理性上,無奈佔領運動對爭取真普選的實質意義不大,難以有一定成效。

中國政府現今最需要面對的難題,除了是與其他國家保持和平的關係,以確保中國經濟繼續穩定增長之外,更必須顧及到國土的完整。對外方面,包括與日本的釣魚台爭議,中台關係,南海爭議等等。對內方面,中國與少數民族的爭議亦不少,例如維吾爾人與西藏人的自治問題。多年來,中國對自治區的主權並沒有放鬆,引起不同少數民族形形色色的抗爭,他們所採用的手法激進,例如199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生的伊寧事件,西藏人於1959年發起的大規模武裝活動,都導致大量的人命傷亡。

這樣與佔領運動又有何關係?試想想,如果香港人能夠透過佔領運動便能獲得普選的權力,為何西藏,新疆 又不能藉此取得自治權?如果中央政府會因為香港的佔領運動而讓步,不是正正給少數民族一支定心針?促使他們使用更多類似的手法去爭取自治權嗎?中央政府如果立了一個這樣的先例,不論如何,都會有一種想法:爭取權力只需要用佔領手法便可。往後中央政府的立場將會無比尷尬,每當有佔領運動,中央政府會否因此而讓步?中央政府為防止這種情況出現,當然不會立此先例,所以筆者才認為佔領運動難以達致真普選。

佔領運動發起人戴耀廷亦說,啟動佔領運動的一刻,已經象徵這場活動的失敗。但是,一場已預知失敗的活動是否表示我們不需要實行?筆者對此有所保留。假使我們將表達自己意見的勇氣亦沒有,何談爭取?何談付出?正正有一群勇於站出來的香港人,香港人不再是沉默的一群。他們懂得面對強權,面對不公義,向政府聲嘶力竭地表達訴求,那怕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一首歌曲,一把雨傘,都是一群佔領者的心聲,而佔領運動的最大意義,莫過於此了。
作者:鄭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