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政府軟弱無能的原由

梁振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歷史重現者」。香港「回歸」16年,他只花了1年多時間,就激起很多港人尋回塵封已久的港英旗出來示威,緬懷昔日「美好舊時代」的人與日俱增。

原本被菲律賓、北京與特區當局一起「put the issue behind them」的馬尼拉人質事件,也被梁振英「拜見」菲總統的屈辱表現激發,再次登上媒體主要版面。各政黨「重新」追打菲律賓,梁政府亦不得不為卑屈表現補鑊。殉職領隊謝廷駿的哥哥謝志堅嘆道:過去一周事件的進展,超乎他想像。

這「超乎想像」四字,多少帶點諷刺,假如香港政界三年前也像現在般「積極」,事件也許不至延宕至今。

近日幾個泛民政黨特別勇猛,除了紛紛譴責梁振英外,亦相繼提出「制裁」菲國的方法。首先是人民力量要求限制菲傭入境,接著是民主黨向政府建議5項制裁措施,包括停止港菲政府往來、罷買菲國貨品。公民黨則主張停止雙方的官方及商貿活動,並要求公開港菲領導人會面紀錄。

當大家因曾蔭權和梁振英政府在事件上均軟弱無能而憤怒的時候,心裡也不禁狐疑:泛民政黨(除人民力量尚未成立外)當年為何不提出這些充滿「創意」的制裁方案,今天見梁振英成了過街老鼠,才紛紛出來「抽水」?

台灣當局在漁民被殺事件上成功迫使菲國道歉,令港人羡慕不已,但大家不要忽略,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其實也要承受反對黨的強大壓力,不得不強硬。「有什麼反對黨,就有什麼執政黨」,儘管香港仍未實現政黨政治,這話也能適用;特區政府軟弱無能,其實很大程度反映了「反對黨」多年來在「和理非非」迷思下,所養成的軟弱無能。

《香港評說》 劉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