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政府不再容許在后海灣放置新蠔排

專責處理后海灣蠔排管理的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今日公布,已擬定行動計劃,加強管理后海灣的蠔類養殖活動,包括不再容許放置新蠔排,以解決養蠔活動引致的環境衞生和航行安全問題。

小組發言人說,后海灣一帶水域的蠔排數目近年顯著增加,影響該水域沿岸環境和航行安全,政府因而需要推出新措施,管理該處的蠔類養殖活動。工作小組正就后海灣的蠔類養殖訂定合適範圍,並會規管範圍內的養殖活動,包括限制蠔排數目。

發言人表示,工作小組較早時已完成灣蠔排數目及位置的凍結調查,任何在凍結調查後在該水域新放置的蠔排,或管理措施推行後不再被容許繼續作業的現有蠔排,均必須在工作小組指定的限期前移除;否則,當局會根據《船舶及港口管制條例》向相關人士採取法律行動。

發言人指出,工作小組已初步接觸養蠔業界代表,講解規管方向,並會繼續與持份者保持溝通,就日後的管理措施收集意見,以更好管理本地的蠔類養殖,及改善后海灣一帶的環境衞生和航行安全等。

跨部門工作小組成員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地政總署、警務處、海事處、環境保護署和民政事務總署。

根據漁護署資料,蠔的養殖一直以來是在香港西北部的后海灣沿岸潮間帶泥灘進行的,迄今至少有200年的歷史。傳統上,香港養蠔都是使用海底養殖法,在5月或6月間在泥灘上放置石塊、瓦片或柱杆作為附著器收集蠔苗,這些蠔苗要生長4至5年才可收成售賣。亦有蠔民育肥從中國大陸入口的中蠔,他們大部分採用浮排養殖法,即把蠔放在懸掛於浮排的籃子內。這些蠔大概在6至12個月後便可出售。

在2022年,養蠔業的產量(淨肉計)約104公噸,價值為1,400萬元。

———–

圖片來源:漁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