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收入之爭

收入這兩個字,在中國已具高度爭議性,別說與之相關的改革現在推不動,就是有關收入的評估也可能吵起來。中國國家發改委官員說中國巳進入中高收入國家之列,就引來爭論。

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說,中國目前已屬於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目標是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銀行的標準接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如果做得更好一點,可能就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要介紹的一個背景,所謂「十三五」,就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最近當局宣布開始準備起草「十三五」了。而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期規劃來說,人民收入當然是重要指標,而在國際上排在那一陣容,收入也是個重要指標。

另一背景,是中共當局承認目前收入差距拉大,是一個尖銳的矛盾,而實施有關收入分配的改革,巳喊了最少兩年,但現在還不知到底怎麼改,甚至不知道還改不改。

有了這兩個背景,就能體諒,當那徐司長興奮地報喜「中高收入國家」之際,怎會有那麼多人發出噓聲,還有那麼多的人以不同的嘲弄來回應。

世界銀行依照人均國民總收入,對世界各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劃分,分為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為的是界定富國和窮國,由之推出國際合作及援助關系。

但中國官員太興奮,將其標準拿過來就用,誰料百姓理解完全不同。如有人說,中國現在已是高收入國家。舉個例子,民工一頓飯吃十元人民幣,華潤董事長宋林一頓飯吃了一百五十萬元人民幣,兩者一平均,人均吃飯一頓是七十五萬零五元人民幣,比中東石油王子們還豪。

《北京觀察》 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