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插隊

政府狂建公屋已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會在容量幾近爆滿的公共屋村內「插針」加建房屋。政府提議在已接近飽和的葵涌村內,加插興建兩座樓高三十層的公屋。想當然爾引起了居民與區議員的反彈。

無可否認,香港的房屋需求熱切,如同重回1950年代,板間房與寮仔充斥於山嶺與大街小巷當中,為小市民借作瓦遮夙宿之用,但居住環境卻不堪入目,亦引起安全隱患。及後幾經艱辛,終得公屋為低下階層覓得可宿之處。

公共屋村內大多都會附帶社區設施,不但為居民提供生活機能所需,更能改善生活,增進居民社區的歸屬與社區的和諧發展。

十數年前,天水圍被稱為「悲情城市」,社區內居民尋短、慘案仍歷歷在目,說到底也是因為社區設施不足所帶來的苦果。而近年幸好在天水圍的慘痛教訓下,東涌逸東村才開始跟着離開這條老路。

但反觀政府「盲搶地」、「盲建屋」。在人滿為患之時,仍要在強行「插隊」,在社區設施已飽和的時候再將「新居民」硬塞進去的。這不是「歡樂滿XX」,這只是走回頭路。

/謝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