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

我的香港比你的大–第一代跨境學童自述

【生活文藝】皇崗口岸海關,由一條211米長的斜拉橋連接港深兩地,其中117米屬香港管治,24小時通關後最高峯時一天有超過11萬人流。

從五歲開始,一星期五天,我都要背著書包,跟拿著公事包、手袋、行李箱的成年人競跑,以最快的速度走到驗放通道。身邊的成年人總愛說:「要趕過孩子群,別排在他們後」。海關為防止拐帶,對孩子的邊檢時間都較長,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在e道還沒開通之前,我的邊檢時間都不過一分鐘。我不知道海關叔叔阿姨是否認得我,我只記得他們常以沒表情但温暖的語氣問:「每天來回過關上学,累嗎?」

累,不過值得,因為同樣的一小時,我能比別人走得更遠。

如果給你一小時,你會去多遠?如果給我,我會跨過邊境,跨過九公里的路程去深圳,前往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對我來說已經成為習慣,當自小習慣遠距離,一小時的時間便可以走更遠,令他人從北角到旺角的一小時,變成由香港到深圳的一小時,甚至我會獨自一人,搭一小時的和諧號列車,到廣州探望親戚。因為自小奔波、遊走兩地,使我無視了距離、地域,更易適應不同的環境。

你知道嗎? 在大陸,我可以為所欲為。

先不談內地人的一些不道德或無禮的行為,因為在自己居住的社區裡面,不會碰到多少個這些人,即使有,只管無視他們吧,大陸的路比香港寬,走開一點便可。在內地住的最大好處,就是地方寬敞,自己住的家,比起其他同學的大一倍,而且一下樓,便有花園、泳池、遊樂場,我不是有錢人家,而是這些設施,幾乎每一個屋苑都有。不過地方大,也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在香港,無論在什麼地方,也是諸多規條,說是禁止放風箏、禁止溜冰、禁止玩球類活動,但在大陸就絕對不會,在小學的時候,一放學就會拿起溜冰鞋在花園裡面亂晃,夏天太熱,就會穿著泳衣衝進屋苑的泳池裡去,完全不受拘束,所以我很愛到戶外去玩,而不是放學就留在家裡看電視玩遊戲機。正因在內地生活,我才享受到充滿陽光的童年。

但我在內地的生活,也很難以啟齒。

由小到大,我也很怕別人問我:「你住哪兒?」 因為我很不想回答是深圳,這一個答案,除了會使對方目瞪口呆,還會引來更多的疑問和猜測,特別是在這個充斥著雙非兒童和反新移民的時代,我不希望被投以鄙夷的目光或者被當作異類。很多人對跨境學童的刻板印象,就是操著一口帶著內地口音的廣東話、拿著要等七年的香港居民證件。

事實上,很多第一代的跨境學童也是香港永久居民,我們不是雙非兒童,不是新移民,我家裡所有人都是說廣東話的,住的地方離關口也不遠,步行不過十五分鐘,我們的電視也能收看無綫和亞視,所以我不覺得住在深圳和香港有什麼大分別,我住的地方,不過是延伸了的香港。

跨境學童這身份曾令我尷尬,令我被歧異的目光注視,但我很慶幸,我有一個不一樣的經歷,我曾住在一個比別人大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