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

我和陌生人的六度距離

資訊科技的發展迅速,現代人在結識新朋友的時候也習慣交換Facebook account,看一下有沒有mutual friends (共同朋友)。

踏入大學,認識朋友的層面較以前廣。不時發現,新認識的朋友總會跟自己有mutual friends。你或會想「世界真細」,但原來人與人的相隔最遠只有5個人的距離。 筆者最近就接觸了一個心理學的理論 「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這個理論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平均5個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每一「度」便是兩個人之間的聯系(如下圖)。 通過互相介紹,任何人與人之間能夠產生聯繫。雖然,不是你和他必然要透過五個中間人才能夠相識,但研究顯示,我們和另一個朋友在世界中平均相隔5個人。

800px-Six_degrees_of_separation.svg
156673-425x243-Handing-over-letter-of-recommendation美國一學者斯坦利·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Stanley要求參加者把信轉交給他們的熟人,最後把信傳送到另一個城市的某個特定人士。最後結果顯示,信件經過平均五個人的傳遞之後,第六個人也就是預期收信的目標人士,就會收到那封信,因此成立了「六度分隔理論」。

但是,理論提出後引起極大爭議。美國大學心理學教授Judith Kleinfeld就揭掀發研究中有95%信件未能成功到達目的地,早前Stanley在實驗中發現要5個人來傳信,只是僅屬於少數。有大部份信件在傳遞途中已消失了,因此「六度分隔理論」未能成立。隨後至今,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很少,不過成為保險及直銷業界廣泛應用。早在1980年代初期,《讀者文摘》就已經利用此理論鼓勵訂戶向公司推薦其他潛在訂戶。

隨著現今社交平台的興起,相比起以前,我們的確較以往更容易接觸其他國家人士。就算是尋人尋物,網絡上不同大小群組、Facebook上的「like」和「share」的按鈕已經可以由一個香港小市民傳遞至世界各地,人與人的距離也就慢慢拉近。也許,如今要認識一個新朋友,一個交友邀請就可以了。縱然不知道我和外國的歌星偶像相隔幾多「度」距離,今時今日的我們依然會發現世界很細,你、我、他原來可以拼湊成一個無止境的關係圖。

參考資料:
http://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08/aug/03/internet.email

http://news.bbc.co.uk/2/hi/programmes/more_or_less/5176698.stm

木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