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悼曹思源

【北京觀察/李春】他最後留給我們的,是這樣一段話:憲法的完善與落實,事關國家和全民的命運,國人不可不察。

他最後做的一件事,是思考在中共定下要「依憲治國」之下,憲法的逐步完善。是以他一直在大聲呼籲,要依憲,當修憲。之所以要講這話要辦這事,是因為他認為,「文化大革命動亂結束之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代。不撥亂反正,就不可能改革開放。何謂撥亂反正?說透了,就是糾正反憲主義,走上法治憲政之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要依法治國、完善憲政。既需要立憲修憲,也需要立法修法。」

北京著名改革派學者曹思源,十一月二十八日病逝北京。他其實去年就罹患癌症,但大病初癒,他又出席大小活動,力推改革,呼喚依憲。最近到外地講學後,回到北京,被查出癌魔再襲,且已轉移。

病中他還託夫人來電,說他最新一篇文章的構思,盼望病癒後完成大作,還是要談當如何修憲和依憲。

曹思源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由地方中共黨校而進到中共中央黨校,由中南海中樞智囊而創民間智庫。他因主持起草第一部「破產法」,而有「曹破產」之稱,一時與推股份制的「厲股份」厲以寧、推市場經濟的「吳市場」吳敬璉齊名。

但數十年來一直縈迴曹思源心中,念念在茲的,還是憲法。從城市改革之初,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曹思源十餘次提出修憲建議,其中「私有財產保護」、「尊重和保護人權」等五項重大成果入憲。

所以在曹思源微笑著告別人世之際,翻檢曹思源留給改革、留給中國的一件又一件寶貴財富,我們不僅當默立地為「曹破產」送行,還可以叫一聲「曹修憲」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