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從香港視野出發

每當看到中港衝突越趨熾烈,我常會問,難道香港人真的就只能發出情緒性的吶喊,又或者只能像德高望重的劉兆佳教授那樣,完全融入北京官學,以全國性的視野,窺視香港的發展?

港人不論自詡為中國的香港人,又或是香港的中國人,一個擺在面前的事實是:北京和香港之間,法理上同屬一國,但相隔百多年,歷史文化感都不一樣,彼此之間,是以「他者」凝視對方。

這絕對有文獻佐證,也是中共端出一國兩制的背後思維。於是問題來了,為甚麼回歸十六年多了,香港還沒有一套從自我出發,面對一國的系統性研究出現?前特首顧問葉國華在台港之間,比較能從本位爭取香港的空間,唯背後就是欠缺一整套從香港視野出發的一國兩制觀,讓他只能在中港左派陣營內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淡出。

之後呢?沒有了。北京當年將香港納入十一五規劃時,其實也給香港留下空白,讓香港自己提出配合的方向,結果再次錯失良機。到胡錦濤在工作報告,乾脆直接用上「帶領」的字眼,管你香港甚麼空間了。

近日欣聞一批本土派年輕人,開始從大陸對港政經政策或融合的規劃方案,研究大陸智庫和學界怎樣看香港,從而加強自我的研究,這雖然晚了點,仍期望是啟動香港爭取主動權的先聲。

《香港心》   陳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