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強調反殖非香港之福

【社會議題/魯述文】反東北發展計劃21名示威者被起訴及於今天在東區法院提堂,獨立媒體網站編輯朱凱迪昨天到添馬公園向罷課的大專生發表演說,指是次反東北採不合作運動,目的是要追求命運自主與抗殖;大家在城規會審議東北發展時,必須進行公民抗命,保衛東北。」

 

 

罷課一

他說:「香港人從來很少想:我們迫著買馬鞍山、將軍澳、東涌的新市鎮的單位,但我們從來都不懂去講,我們想我們的城市生活如何?」

朱凱迪的話錯了,試問馬鞍山、將軍澳、東涌的新市鎮有什麼不好,這些新市鎮有公營房屋及私人樓宇,又有鐵路直達市區,許多人都喜歡那裡的居住環境,而且新市鎮的規劃較全面,居民可以享用的社區設施也較齊備,例如社區會堂、公眾池泳及街市等,是許多曾經住在舊屋邨的居民,夢寐以求的家。

而且,新市鎮有較好的社區支援,鼓勵居民守望相助互相扶持,發展較好的倫理關係。

 

罷課三

另外,朱凱迪還表示要「抗殖反篩選」,據獨立媒體解釋,「抗殖」是為抗撃中央及特區政府仿照殖民地年代港英政府的「非政治化」;港英政府當年採納了「行政吸納政治」,把社會精英籠絡到到行政體制之內,令到爭取民主的聲音消減。而且,港英政府視港人為經濟動物,把港人都排拒於主流政治之外。

獨立媒體認為中央對香港民主化的態度展現了那種殖民時期延續下來的思維:香港是經濟城市,港人是經濟動物,作為經濟城市,其最大的功能就是為其主權國服務。

無可否認,97回歸至今已經17年,香港從以往經濟城市的模式,變成一個政治城市,立法會議員及傳媒喜歡將事件以政治尺度考量,市民天天上街抗議,將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掉放一旁,這種發展是港人之福嗎?

中央承諾香港50年不變及保持其繁榮穩定,也是建基於香港作為一個經濟城市,如果這個特質變味,香港還是香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