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小販檔與美食車 未來基金與全民退保

【社會議題】

農曆新年間,是否捍衛「桂林夜市」成為網絡熱話。有趣的是,不單是親建制與「黃絲」有不同的意見,連本土派內部也掀起爭論。農曆年假期完結,「夜市」暫告一段落。無獨有偶,大年初七財政司司長宣讀《財政預算案》,內容提到發展露天食肆,指政府會研究將外地流行的「美食車」(Food Truck)引入本港。

美食車絕非外國專利,我們兒時的香港也曾有過自己的「美食車」,正是「桂林夜市」那些無牌小販。外國長大的曾司長,未知有沒有試過「街邊篤魚蛋」的滋味。這些無牌小販雖然難稱衛生,但味道卻不比有牌的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規模有限的他們只怕「走鬼」,有更多時間花在食物本身。有的小販檔賺了錢,可以搬入鋪內,但卻要開始煩租金煩衛生煩消防條例,結果食物質素就大不如前。如今要研究的美食車,即使是露天食肆,但同樣要符合衛生和消防條例,再加上車輛本身的成本,能夠有資金投資的人,又會否是原本的那些無牌小販?

當然,無牌小販始終是無牌,衛生情況毫無監管,吃了會否壞肚皮就視乎客人腸胃如何。不過,這些食物「不潔」,但卻練就上一輩人較強壯的身體;新一代的幼兒奶粉,雖標榜有助嬰兒腸胃和腦部發展,但現在的幼兒動不動就病了,這不知是否算得上是制度的黑色幽默。

另外,財爺今年亦再提到人口老化的影響,今年同樣提到「結構性赤字」,繼去年再提及成立「未來基金」,並於希望今年內能確定細節,又提到數年前商品及服務稅未為社會接受,現時需要審視擴闊稅基的可行性。

政府明顯已經注意到人口老化,乃至「結構性赤字」的問題,但財爺著意的,並不是未來龐大的醫療開支,反而是我城經濟能否繼續發展,一再強調「未來基金」的重要,卻又一直對醫療改革和退休保障安排等議題視而不見,只是一味拖延。就算能繼續發展基建,但巨額醫療開支依然會成為未來經濟負擔,倒頭來得不償失。與其用「未來基金」準備未來的建設,何不用「未來基金」來準備未來的醫療開支?即使具體的醫療改革和退休保障安排都未有定案,但「未雨綢繆」也沒有壞處。其實,政府執意認定一些「大白象」能為香港帶來好處,把「拉布」議員標籤為「阻礙經濟發展」,才是他們口中的「不理性」。

引述《說·在線》報導,曾俊華預計2014-2015年度盈餘為638億元,是他去年預測的7倍。盈餘暴增,除了是因為財爺的估算一向較保守,主要是樓市「辣招」帶來額外收入。相比起商品及服務稅,特區政府要擴闊稅基,甚至增加收入更應該是從地產方面入手,例如續推「辣招」。看倌稍讀過經濟學也會明白,商品及服務稅是「累退稅」,也就是收入越高,實際稅率越低,變相是向窮人開刀。反之,加推「辣招」不但能令樓市繼續降溫,更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亦不會影響到低收入人士,更符合「能者多付」的原則。

說到底,《預算》乃至整個政府最缺乏的,是以人為本。捨棄昔日的獅子山下精神,對窮人趕盡殺絕,完全向大商家靠攏,這點與中央政府在政制安排上的隱藏目標是一致的,意在貶低香港人的地位,保留中央的掌控能力。問題是就算貶得一時,也總不可能貶足一世。事實上,不單是財爺「計錯數」,特區政府也計錯了:沒有「真普選」的管治成本將比有「真普選」為高,正如早前到訪樹仁的李永權先生說,下一波社會運動正在醞釀,筆者相信到時會比雨傘革命更激進,到時候特區政府又有能力應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