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女子進食採摘自佐敦谷公園山邊野芋後中毒入院

1名50歲女子,進食採摘自佐敦谷公園山邊野芋後中毒入院,經治療後情況穩定。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初步調查顯示,該名女子昨日(7日)在家中進食該野生芋頭後,隨即出現喉嚨痛和聲嘶等病徵,她今日到基督教聯合醫院急症室求診,同日入院接受治療。臨床診斷為懷疑草酸鈣針晶體中毒。

發言人表示,芋頭是配製菜式和甜品的常用食材,但一些外形類似芋頭的植物,如海芋,含有毒素,誤食會引致中毒。誤食含草酸鈣針晶體的植物會刺傷和刺激皮膚及黏膜,如舌頭、口腔與嘴唇麻痺和灼熱,以及舌頭或嘴唇腫脹。進食意外混有含草酸鈣針晶體植物的蔬菜亦可能引致食物中毒,業界不應在運送和加工處理期間以海芋葉覆蓋蔬菜。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風險評估組的資料,草酸鈣是植物中非水溶性草酸鹽的一種晶體。許多植物都含有草酸鹽,草酸鹽有水溶性的,例如草酸鈉及草酸鉀,也有些形成不溶的晶體,例如草酸鈣及草酸鎂。已知有200多個植物科屬及幾乎其所有成員植物的組織,包括葉、莖、根甚至花藥,都含有草酸鈣晶體。草酸鈣晶體有數種形狀,包括針狀的「針晶體」、鉛筆狀的「柱晶體」、塊狀的「沙晶體」及蓮座狀的「簇晶體」。

野芋莖及球莖中的草酸鈣針晶體顯微影像 (來自醫院管理局毒理學參考化驗室)。(圖片來源:《食物安全焦點》,2020年9月第170期)

針狀草酸鈣晶體的刺激性被認為是最強的,而其他形狀的草酸鈣晶體造成損害的可能性則較低,例如菠菜的草酸鈣晶體為塊狀。因此,雖然野芋及菠菜均含有草酸鈣晶體,但野芋中的晶體才會引起強烈刺激。尖利的針晶體在植物細胞內大多成束存在,當植物細胞在咀嚼過程中受破壞,水分便會進入並使細胞膨脹起來,因而把尖利的針晶體大力推進至口腔中,刺痛舌頭、牙齦及咽喉等敏感組織,導致口腔組織受傷。

草酸鈣晶體引起刺激的主要原因,除了是由於其針的形狀外,還涉及其他因素,例如有些植物細胞含有促進蛋白質分解的酶,可能會透過誘發炎症反應而進一步加劇刺激。

———

主圖片:海芋。

主圖片來源:食物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