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報章社評節錄9.4

《蘋果日報》

林鄭:第一時間辭職吧﹗

淌其鱷魚淚博同情,所為者何?當是叫大家畀多次機會,讓她「帶領團隊幫香港走出困局」。她是以在錄音中一再強調中央並沒有以十月一日為死線,且無意派解放軍進城;言外之音,香港人倘能寄予同情包容,中央會給她時間空間打破僵局。主調既定,保皇黨一如既往,紛紛撲出來撐林鄭,指此時此刻轟她下台無助走出困局。然而香港還多得林鄭少嗎?

《東方日報》

危城告急求治 及時雨不怕遲

新中國飛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處於百年以來最強勢頭,天時地利人和,風調雨順,澤被香港彈丸之地七百萬人不是問題。中央有槍有炮有解放軍,無懼任何外部勢力挑釁,不怕海陸空戰甚至星戰,當然視黑衫軍野貓游擊戰如塵垢,打個噴嚏便能處理掉。北京唯獨是最怕「口水戰」,西方國家狡猾多端,不想正面交鋒硬碰硬,發動國際輿論群起攻華,以香港局勢來抨擊中國,企圖不戰而屈文明之師,香港又有漢奸黎智英及毒果日報裏應外合鼓動示威,確令事件變得複雜化。然而邪不能勝正,「以港制華」只能佔一時之先機,中央有多手準備,深圳集結的武警只是一個示範例子,放長雙眼,便會見到更多招數去處理這場特區動亂。

《明報》

鬥爭思維逼死香港 林鄭錄音不改大局

近期內地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香港動盪不息,是很多人默許暴力的結果,如果這就是香港社會的選擇,那就讓香港崩壞下去,國家承受得起,中央在這場鬥爭中必須「企硬」。這種觀點與其說是靜待香港「浴火重生」,不如說是任由香港沉淪,直至民情反彈為止。倘若香港出現這種局面,將是不折不扣的浩劫,社會必須清晰向暴力說「不」,中央和特區政府亦必須避免香港走上這樣的道路。香港的危機,應該根據香港既有機制,以一貫方式處理,正式撤回修例和獨立調查,仍是最有機會疏導民怨的方法,如果特區政府這樣做之後,暴力仍然無法止息,公眾自然會思考誰是誰非。即使特區政府認為現在政治迴旋空間有限,也應設法游說中央,爭取以上述兩招化解危機。

《星島日報》

中央吹集結號 要港府齊心打仗

港澳辦形容目前香港局勢正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就是「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已成為社會各界的主要訴求。事實上,近期暴力升級的確令愈來愈多市民察覺到問題嚴峻,期望浪潮早日減退,因為只有亂局平息,才能夠營造適合的對話氣氛,去探討解決今次風波暴露的社會深層次問題。

《經濟日報》

中央定性暴徒奪權 港須速息風暴

港澳辦昨天就有否為港府處理危機定下期限,只回應中央與港人都希望盡早結束亂局,恢復秩序。為免事態走向最惡劣情況,港府與香港各界包括示威者,都要明白情勢的危急,各盡其力設法創造迴旋空間,盡快緩和局勢。

《信報》

若不穩定社會 難言改善民生

關於示威者的雙普選訴求,楊光的說法是激進分子肆無忌憚實施暴力犯罪,這並非表達訴求,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恐嚇和政治要挾。楊光聲稱,人大「八三一決定」得到香港大多數市民支持和認同,但五年前在反對派綑綁否決下,香港失去在回歸二十年實行普選特首的寶貴機遇,反對派是阻撓香港民主發展的罪魁禍首,他們想選出代表他們立場、不對中央負責的特首,為奪取最高管治權鋪平道路。中央立場很清晰,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有關決定才是真普選。

總而言之,若不穩定社會,難言改善民生,假如動盪局面持續下去造成百業凋零,任誰也是受害者 。

《大公報》

藉「真普選」奪權的美夢碎了一地

反中亂港勢力自恃有美國撐腰,又有“台獨”奧援,可以一舉實現顏色革命的夢想。但是,在中央堅定支持下,特區政府頂住壓力,警方英勇執法,黑衣暴徒損兵折將,上街示威人數和黑衣暴徒,數量都大幅減少。港澳辦發言人更強調即使將來重啟政改,也繞不開“八三一決定”,反中亂港勢力欲藉普選奪權的美夢該醒醒了。

《文匯報》

中央對港局勢研判準確 要求以有力行動止暴制亂

反修例暴力運動已經變質,奪取香港管治權、顛覆「一國兩制」已圖窮匕見。國務院港澳辦和中聯辦8月7日在深圳舉辦香港局勢座談會,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已指出,修例事件已經變質,帶有明顯的「顏色革命」特徵。昨天,楊光明確指出,少數暴徒的違法犯罪行為已與修例無關,其目的就是要搞亂香港、癱瘓特區政府,進而奪取特區的管治權,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假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之名行完全自治、對抗中央之實,最終使「一國兩制」名存實亡。這說明在縱暴派和外部勢力推波助瀾下,反修例暴力運動已毫不掩飾其謀求「港獨」、策動「顏色革命」的本質,企圖把香港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hina plan gives all a sporting chance

Given that President Xi Jinping is the country’s No 1 soccer fan, with his heart set on seeing China qualify for the World Cup, hosting one and winning one, it is no surpris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occer figures prominently in the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