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報章社評節錄9.20

《蘋果日報》

巧言令色 必有惡謀
尤應指出的是,如果說,李國能代表了香港司法界的正義聲音和香港司法獨立的形象,那麼,中共中央政法委近期一反常態高調介入香港問題,彰顯的是黨領導下的以法治國,甚至讓人質疑,曾被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打造成獨立王國的政法系統,在被削權幾年後重趨活躍、甚至把手伸到香港,是不是中共高層權鬥的一部份?

如果說,李嘉誠代表了本地富商,那麼,他的言論是引爆中共圍剿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共準備讓國企、中資大舉進入香港奪取經濟控制權、話事權而引爆本地財團的反抗?不論何為因何為果,中共批鬥李嘉誠等大地產商,是要尋找替罪羊,要他們為阻礙港青就業買樓負責,以此轉移視線、轉嫁矛盾。

《東方日報》

經濟寒風吹遍 豈止吉舖湧現
說來可悲,香港本來是太平盛世,市道興旺,近乎全民就業,偏偏有些香港人活得不耐煩,非要親手搞死香港不可。示威者為了逼迫港府就範,揚言犧牲經濟或別人利益也在所不計。問題是,受波及都是議價能力最低的基層打工仔,這些人手停口停,「攬炒」跟逼死他們無異。反觀港府高官繼續坐享高薪厚祿,大財團大商賈繼續毫髮無損,這樣的「攬炒」到底有甚麼意義?更不可不提,早前沙田一對夫婦揮刀恐嚇反修例示威者而被捕,他們正正是因為示威暴潮而無工開的旅巴司機,某程度來說也是受害者。繼續「攬炒」還會引爆多少民怨炸彈,製造多少社會悲劇,誰也說不準。

《明報》

社評:坦誠對話減兩極化 持之以恒重建信任
區議會選舉年底舉行,在反修例風暴之下,不同黨派各有盤算,單看本周政府高官與區議員的對話會,莫說很多泛民區議員杯葛,就連部分建制派區議員亦沒有出席,處處與政府保持距離。平情而論,以當前官民對立氛圍,對話平台對緩和現時局勢的作用相當有限,高官落區必須有「被圍」和當「沙包」捱罵的心理準備,然而就算得不到政黨支持、又要面對示威者「招呼」,政府仍應設法嘗試與民對話,絕對不能因為吃一兩次大苦頭,便淺嘗輒止,否則只會令人覺得高官不敢面對市民,加深官民隔閡。

《星島日報》

重調公私屋比例 增私樓供應
香港房屋問題的根源,在於土地供應不足,政府本應想方設法,排除困難,以最大力度增闢土地,但政府卻用了整整一年多進行「公眾諮詢」,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蒐集不同意見,經過多番爭拗,結果提出了一些本來政府早可實施的建議,把原應十萬火急的闢地行動拖慢。

更甚者,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把一些可有效增加土地的措施束之高閣,其中包括放棄用郊野公園邊陲荒地建屋,令住宅地買少見少,救火的近水與遠水皆缺,樓價如何能穩定?

《經濟日報》

不確定年代 儲局亦只能走着瞧
儲局昨公布議息結果,令美股如坐過山車,儲局雖公布減息四分之一厘,但反映儲局成員對未來減息意向的點陣圖顯示,17位成員中,僅7位認為今年底前會再減息,被外界認為是「鷹派減息」,美股隨即下跌,道指曾跌211點,至儲局主席鮑威爾表示會重新研究何時擴大儲局資產負債表,美股才收復失地,昨微升收市。

令市場失望的,其實除「鷹派減息」外,還有一項,就是市場本來期望手執貨幣政策制定權、有能力穩定與提振不單美國而是全球經濟的儲局,能在紛亂政經環境令經濟與市場都蒙上極大不確定性的時候,續起穩船掌舵的作用,惟儲局表現卻令人擔心不勝重任。

《信報》

美重啓量寬想當然 油價波動中國更煩
地緣政治風險一旦導致本已難測的油價更易急升暴挫,中國人民銀行面對的挑戰隨時比聯儲局大得多。拜頁岩油氣革命所賜,美國已基本實現能源自給自足,近年且有餘力向世界市場輸出原油,加上戰略石油儲備充裕,油價波動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早已今非昔比。反觀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原油進口量達四億六千萬噸,相等於每天進口九百二十四萬桶,中國不僅是如假包換的全球最大石油買家,原油對外依存度更超過七成。

《大公報》

清理洗腦牆 食環署責無旁貸
說食環署完全「潛水」也許並不公道。早前有傳媒報導食環署曾發出內部指引,說「連儂牆」屬政治問題,又稱是否清拆要先問過其他部門。其實,在社會高度撕裂、凡事政治化的今天,連唱國歌、自認中國人身份都高度敏感,要找到完全與政治扯不上關係的事真不容易,但若個個部門以此為理由不作為,袖手旁觀,勢必管治崩潰,天下大亂。

《文匯報》

放下成見摒棄陰謀論 理性探討收地建屋
如今提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屋,不失為可取的短期措施,但很不幸,此時指責建議「為選舉利益」、「擔憂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猜測又起。公允地說,目前香港需要的是集思廣益幫助解決問題,而非又用「陰謀論」妨礙解決問題。任何政黨、人士都應理性討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任何具建設性的意見,政府都應虛心接受和採納。如果現在還不拋開成見,不理性看待政府和各界為打破土地困局所作的努力,反而將收地建屋問題政治化,只能暴露有關政黨、政客根本不關心民間疾苦,根本無心消除香港動盪的病根,只想令香港亂下去,以謀取一黨一己之私利。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Indonesia needs to get tougher on fires
The fires are mostly the result of the burning of vegetation for palm oil and pulp wood plantations. But the economically lucrative nature of those operations make Indonesia’s forests vulnerable to illegal clearing, as has been happening with the devastating blazes in the Amazon. Environmental groups claim that a moratorium on new forest clearing in place since 2011 is failing due to poor oversight, a lack of official transparency and corruption. An estimated 328,000 hectares of land have already been burnt this year.

Widodo said last month that he was “embarrassed” by the fires, which have caused a diplomatic rift with Indonesia’s neighbours. Experts predict the wet season could be delayed until November. Rules and protections are failing; they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better enfor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