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8.3

《蘋果日報》

香港加速淪為第三世界危城

先說特區政府的抗疫工作。武漢肺炎第三波疫情高燒不下,特區政府卻一直不肯承認是自己封關不力讓病毒乘虛而入,反而一再批評市民抗疫疲勞及鬆懈,讓病毒在社區大規模傳播。還好,謊言經不起事實及科學驗證。幾家大學的科研人員不約而同找到證據指出新一波疫情原點是豁免入境檢疫的外來船員、機組人員,徹底戳破官員的謊言。可即使到了這地步,特區政府包括負責防疫的食衞局官員仍不願承認政府的失誤,只說甚麼嚴肅跟進就想不了了之。像這樣逃避責任,一心想蒙混過關的手法跟第三世界的失效政府有何分別?另一方面,推遲選舉意味長時間剝奪市民選擇民意代表的權利,令市民無法透過體制內及最文明理性的方式表達對政府、政情的不滿。這種對市民權利的不尊重及打壓充份展現了威權政府的醜惡。林鄭政府解釋說,是因為抗疫及避免疫情擴大而押後選舉。但正如多位防疫專家所言,政府可用不同方法減少市民聚集的風險,例如延長投票時間,限制票站的社交距離等,根本不必押後選舉長達一年。由此可見,今次決定是林鄭政府的精心政治安排,希望藉推遲選舉為建制派政團助拳,避免他們像去年區議會選舉般大敗。為了短期政治利益破壞憲制與體制是第三世界落後地區的標誌,特區政府卻要大踏步向這歪路走,香港的沉淪怎麼還可能挽回。

《東方日報》

流程錯漏百出 抗疫豈同兒戲

被形容為「港版方艙醫院」的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主要用於接收十八至六十歲病情輕微及穩定的確診患者,本月一日正式啟用,預計首階段每日接收二、三十名病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接收人數不多的全新場地,竟然都會爆出入院流程出錯醜聞。醫管局根據入院名單安排一名女士於一號當日入住亞博館,晚上醫生核實資料時,才驚悉該女士沒有陽性確診紀錄,翌日評估後核實她並非確診患者,並轉送瑪嘉烈醫院進行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事實上,類似的烏龍事件已非首次發生。醫管局今年三月在亞博館及北大嶼山醫院設立臨時檢測中心,為入境人士進行病毒測試及等候化驗結果,居然將其中四個樣本在化驗過程中對調,錯令兩名確診者獲准回家播毒十多小時,全城為之嘩然。詎料醫管局仍然沒有吸取教訓,一錯再錯,除了今次的亞博館烏龍事件,上月底在藍田普通科門診派發樣本瓶時,同樣有多達五十個樣本瓶的條碼調亂,最後要重新再派。一節見則百節知。港府抗疫表現一塌糊塗,不是祭出「離地萬丈」的全日禁堂食令弄至天怒人怨,就是對高危人士免檢入境中門大開,加上公營醫療不勝負荷,不靠中央出手打救,恐怕凶多吉少。問題是,香港泛政治化嚴重,所有涉及內地的事都會被抹紅抹黑,港府既擺不平反對力量,又撫不順民意民情,結果只能落入凡事皆出錯的窠臼。

《明報》

美打台灣牌樂此不疲 民進黨配合勿忘凶危

中美關係跌入40多年谷底,美國為全面抗中,台灣牌愈打愈兇,繼新批准6.2億美元對台軍售案後,參議院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建議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要求美國派醫療船停靠台灣港口,又有共和黨眾議員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明確台灣一旦遭大陸武力攻擊,美國必須出手防衛;更有國會議員提議,承認台灣作為獨立國家,以此來「懲罰」中國。對此,民進黨政府見獵心喜,表態「歡迎」「感謝」,引發北京嚴正警告。島內民眾及有識之士亦憂心忡忡,擔心美方踐踏紅線,導致台海兵凶戰危。中國現在或無意升高與美對抗,在很多領域都是避其鋒芒,能讓就讓,唯獨在台灣海峽若出現台美勾結踐踏紅線,北京勢必強硬出手。對此,台灣主流民意都是理性清醒的,島內一些媒體和有識之士近期頻頻發聲,提醒民進黨當局要理性自保,避免「兵凶戰危」,蔡英文政府切不可頭腦發熱。

《信報》

中美「模糊戰略」成歷史 台海危機鬥不出贏家

表面上,美國與台灣斷交四十一年,軍事往來、武器銷售及軍事人員訓練交流基本上從沒遏止,包括向台出售F16V戰機及M1A2坦克,近期國務院更批准「愛國者三型」飛彈相關維護工程方案,令台灣火力大增。眾所周知,美國長年對台海採取模糊戰略,盡量希望「不統不獨」可使台海保持現狀,美方從而達致最大利益,就算售武台灣,也堅稱屬於「防禦性裝備」,力求不引發台海緊張。因此,陳水扁任內不理美國規勸,堅持舉行公投,被喬治布殊政府指斥是「麻煩製造者」,充分顯露支持民主自由的美國在利益當前的取捨。另一宗可資說明事例,一九八八年美國派人強拆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的核研究設施,正是阻止爆發戰火、破壞美國的模糊戰略大計,避免影響美國及盟友日本和南韓的利益。美國從強拆核設施到譴責陳水扁是「麻煩製造者」,到今天支持台灣的法案一個接一個通過,剛有議員就解放軍一旦攻台提出美國總統出兵武力保護台灣,結合國務卿蓬佩奧七月二十三日精心安排在尼克遜圖書館呼籲盟友及中國民眾聯手改變中共的行為,美國可謂毫不模糊地宣示對決,而加快特朗普政府徹底改變外交策略的催化劑,是一場奪命世紀瘟疫,把全球發展步伐不一的地區來個無差別rebalancing,跑在前列的山姆大叔忽然窒步「被留級」,與發展中經濟體的距離重置甚或拉近,怎不焦急跳起,朝對手的「痛點」椎心蝕骨地打擊。所以,中美近期在台海的軍事互動,凶險有餘,贏家欠奉。

《經濟日報》

破美圍堵釋消費力 搞活國內大循環

面對環球經濟衰退,美國咄咄進逼,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提出,加快建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方向。中國經濟轉向內循環為主體,是面對國際形勢突變而作的重大策略轉變,需克服箇中困難,打通生產、技術和銷售各環節,形成自產自銷的市場主體,更要做好社會保障,才能釋放消費力,令內循環得以茁壯成長,應對中長期挑戰。內循環是中國重大政策轉向,箇中風險和機遇並存,如能把握,可能是繼改革開放、加入世貿之後,另一次經濟躍飛的拐點。

《大公報》

眾志成城集中精力戰勝疫情──支持特區政府押後選舉決定系列評論之三

抗疫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其他的都應讓步。押後選舉,全社會可以聚焦於抗疫。林鄭在記者會上承認,她的心思都在疫情上,沒有時間關心選情。這是一句大實話。疫情嚴峻,人命關天,選舉再重要,不可能比市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更重要。與其他地方相比,香港是黑暴剛去,疫情又來,受到兩次沉重打擊,可謂創深痛巨。經濟大幅收縮,失業率急升。雖然香港庫房充足,特區政府得以大手筆推出抗疫基金紓緩災情,但如果疫情遲遲得不到控制,縱是金山銀山也有用罄的一天。昨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財政資源始終有限,無止境的政府援助與紓困不可能是長久之策,更非解決問題的辦法。」疫情不停,香港流血不止,集中一切可動用之資源,提供一切有利政策的支持,全力以赴,才是脫離當前困局的唯一方法。對社會各界而言,香港已經夠慘了,沒有繼續分裂、折騰的本錢。春秋時代,吳越兩國是死敵,尚能同舟共濟,香港人更應該不分藍黃,齊心抗疫。每多一分的內耗,就意味着為病毒提供多一分的擴散機會。病毒沒有疆界之分,致命攻擊不分顏色,新冠病毒才是我們的共同大敵,現在是「拋開區分求共對」、再創香港新傳奇的時候。也只有早日戰勝疫情,香港才能在一年後舉行安全、公平、公正的立法會選舉。

《文匯報》

特朗普政府封殺TikTok嚴重違憲極度雙標

美國電子前線基金會(EFF)總法律顧問奧普薩爾指出,美國法院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已裁定「編碼」亦屬言論,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無論華府以哪種方式封殺TikTok或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均可能違憲。美國一向以全球最自由國度自居,標榜奉行自由貿易。但是,特朗普政府無視美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神聖規定,肆無忌憚打壓TikTok。美國的社交媒體Twitter、facebook不願接受中國法律規管,選擇退出中國市場,美國就說中國打壓言論自由,TikTok嚴格按照美國法規運作卻遭無理威脅、打壓,美國政府對言論自由竟然隻字不提;包括特朗普在內的美國保守派政客,經常利用Twitter散播極端言論,煽動種族仇恨,Twitter也看不過眼,不得已而禁止「犯眾憎」言論,特朗普、保守派立即叫嚷「言論自由受損」,可特朗普政府卻要TikTok在美國消失,言論自由何在?這不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又是什麼?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Environmental goals must not be forgotten

The company is among stakeholders environment minister Wong Kam-sing has engaged as the government formulates a plan to popularise EVs. This follows the announcement of a HK$2 billion pilot scheme to subsidise EV parking spaces in private housing estates to encourage the adoption of green cars. The extent of emission reductions is complicated by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whether the manufacture of batteries is powered by fossil fuels. Leaving aside the taxi distributor’s commercial interests, there is an argument for including hybrids in the debate about conversion to EVs. Singapore and Shenzhen treat plug-in hybrids as clean-energy vehicles for tax purposes. The coronavirus has reminded us of the fragility of public health. Post Covid-19, the government must focus on delivery of environmental goals. Clean air is paramount. Roadside pollution has to be one of the prio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