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報章社評節錄7.24

《蘋果日報》

講番人話啦,唔該!

不管修訂逃犯法的初心為何,香港落得如斯境地,罪魁禍首還不是一味逃避的林鄭嗎?是誰不肯答應年輕人五大訴求,致令數以百萬計心力交瘁的市民每個周末都得在烈日下上街聲討暴政?是誰不肯政治問題政治解決、製造警民矛盾,致令警隊成為疲於奔命的磨心?哪怕元朗恐襲果非「官、警、黑」炮製之「大龍鳳」,是誰令到有Asia’s Finest之譽的警隊蒙上黑警污名?是誰令香港的治安毀諸一旦以致市面蕭條甚至掀起一片移民走資潮?

《東方日報》

醜聞不絕不知恥 司長敗德敗法治

問責團隊共度時艱,林鄭、張建宗等高官硬着頭皮上場成為箭靶,鄭若驊卻厚着臉皮做其鍵盤戰士,把修例責任推卸給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鄭若驊不除,隨時又會爆出比瞞報更惡劣的醜聞,比修例示威更嚴重的風波。

《明報》

中央應對香港亂局 勿動念引基本法18條

政府應盡快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營造政治迴旋空間,同時社會各方亦應冷靜下來,清晰向暴力說不,讓局勢緩和下來。當前香港必須盡快進入「休戰」狀態,獨立調查委員會可以為「停火」創造條件,即使部分激進人物未必願意就此善罷甘休,可是如果民情認同以獨立調查平息紛爭,暴力事件仍然可望沉寂下來。際此危難關頭,不同政治陣營應以香港整體利益為念,停止「極限施壓」等政治操作,攜手叫停暴力,讓社會恢復穩定。

《星島日報》

英新首相脫歐口硬代價高

約翰遜當年有份推動脫歐,是硬脫歐派一員硬將,這派議員堅拒文翠珊與歐盟達成的協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欲取代文翠珊之相位。今次約翰遜脫穎而出,反映大部分黨員評估,如果再選出軟脫歐人士上場,只會續遭硬脫歐派從中作梗而重蹈文翠珊的下場,繼續黨內分裂,唯有冒險一博讓約翰遜設法打破僵局。

《經濟日報》

約翰遜當選英揆 硬脫歐風險增

約翰遜上台,歐盟為顧慮英硬脫歐可能衝擊到歐元區經濟,而作出大幅明顯讓步的機會不高,因這只會鼓勵成員國有樣學樣,推動脫歐,增加歐盟瓦解的風險。

英國硬脫歐風險正在增加,縱然代價可能是災難性的,但服膺民主遊戲規則下,英國人便須一體承擔。至於歐盟與環球金融市場,只有加緊做防風準備。

《信報》

壞孩子約翰遜拜相 脫歐招要怪又要快

單以目標而論,約翰遜與侯俊偉其實沒有太大分別,兩人的主張同樣是無論有沒有協議都脫歐,為什麼多數保守黨員寧願把希望寄託於前者身上?大概是由於約翰遜達成目標的手法要比侯俊偉破格得多,他是出了名的政壇壞孩子,口沒遮攔的程度跟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遑多讓,連兩人的蓬鬆金髮亦相映成趣,說不定是突破僵局的尖兵,橫衝直撞隨時殺歐盟一個措手不及。

《大公報》

美英支持暴力必將反噬其身

反對一切暴力,本應是通行於世界的“國際標準”。維護香港的法治與社會秩序,就是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這也符合美英的根本利益。以美國而言,香港是其第三大葡萄酒出口市場、第四大牛肉市場,以及第六大農業產品市場。去年美國在香港賺取逾三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是美國賺取最高貿易順差的單一經濟體系。以英國而言,滙豐銀行一半的利潤來自香港,其他英資如太古、怡和等等,長期依靠香港市場獲得的利潤支援其國內。美英當局必須知道,如果繼續搗亂下去,如果再煽動暴力下去,其在香港所能獲得的經濟利益,是不可能再得到保障。

《文匯報》

不能讓「白黑衝突」轉移焦點 全力根除黑色暴力恐怖禍根

縱暴派的邏輯是,只要有他們認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任意策動、使用暴力,就可濫用私刑禁錮無辜市民、追打警察、衝擊立法會大樓、挑戰國家象徵甚至侮辱中華民族。照此邏輯,元朗衝突中的白衣人也可以聲稱,是因為黑衣人到自己的家園來挑釁搞事,破壞了家園的安寧,為了守護家園,使用暴力也是合理的,黑衣人被打活該。這樣的邏輯、類比如果成立的話,後果非常可怕,香港毫無疑問將淪為無法無天之地。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ooner China can kill off zombie firms the better for economy
The way forward for China’s economy is to remove restrictions and disincentives for private and foreign investors and level the playing field. This is also necessary to solve trade dispu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