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7.22

《蘋果日報》

香港人選擇站在自由的一邊
到這個時候習近平顯然認為「韜光養晦」夠了,是時候發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了。不幸不可一世的戰狼外交則讓以自由世界看到,開放市場四十年沒有令中共和平演變,反而授中共以擴張軍備、威脅世界和平之機。養虎為患,不及時制止,將噬臍莫及。
面對自由世界的聯手制裁,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日前在CNN電視有此一問:「美國是否甘於和不同文化背景、政治和經濟制度的國家和平共處,合作應對不斷增加的全球性挑戰。美國必須就此作出抉擇。」

《東方日報》

抗疫瀕打敗仗 香港人嘆淒涼
本港疫情惡化,部分市民由失望變成絕望,近期北上避疫成風,家長趁暑假帶小孩往內地「逃生」,關口出現久違人龍。港版健康碼一拖再拖,致令港人往廣東仍需受隔離之苦。有受訪者表示寧願在內地隔離檢疫十四日,也不想在香港終日惶恐如像等死。不禁令人感嘆,以往只有內地人千方百計申請來港,現在竟然倒轉變成港人爭相湧往內地,只能怪特區政府不爭氣,每況愈下,內地以及澳門疫情老早受控,但被香港拖後腿,粵港澳三地健康碼互通無期,阻礙經濟復甦,簡直累人累己。

《明報》

疫苗競賽中美英領跑 救世優先政治須靠邊
誠然,除了美國,中法德意等國亦有跟本國或他國藥廠簽署預購合約,希望國民日後有疫苗使用,然而合理合度保障基本供應,跟意圖掃走大量珍稀資源是兩回事。華府的目標,是明年1月有3億劑疫苗到手,背後意思是全美3億人只要願意注射,即使低風險人士一樣可打疫苗,單是這一點已有違公道原則,皆因公共衛生專家主張,疫苗面世後,應該先讓最有需要人士使用,諸如世界各地抗疫醫護和高風險群體。中國承諾疫苗製成後會將之作為全球公共財,與其他國家分享,法德等歐洲國家也表示,會讓所有國家公道合理取得疫苗,然而美國從未作過類似承諾。

《信報》

螞蟻中港同步上市 顯露經濟政治考量
螞蟻集團旗下最重要的業務支付寶,在內地已儼然是銀行一樣的系統重要性設施,選擇哪個地方上市,象徵意義不言而喻,在中美全方位角力下,套用一句老話,正是有危有機,壯大上海科創板及港股的科技板塊,若可吸引更多新經濟企業湧港,將更容易擺脫美國的掣肘。循此角度看,螞蟻集團上市過程中的一舉一動,絕非純商業決定,還涉及經濟戰略和地緣政治考量,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應如何自強,也可從中找到啟示。

《經濟日報》

港府須提升層次 統籌抗疫資源分配
外援未至,港府應設法提升有限資源的運用,讓真正有需要人士優先獲得檢測。假如食衞局無法有效統籌,當局應考慮提升至更高層次,由特首或政務司司長負責統一調配資源。例如目前九龍東、沙田和屯門是地區感染爆發重災區,港府應向市民發出警告,盡量避免到相關地區,同時要加派醫護為該區市民檢測,務求揪出區內隱形病人。

《大公報》

這邊添亡魂 那邊繼續犯“聚”播毒
說回反對派反覆炒作的“721事件”,起源是暴徒一早揚言要進入元朗搞事,破壞社區安寧,激起一批當地居民反感,最終雙方人馬发生沖突,有人遭到藤條襲擊。在法治的社會,暴力就是暴力,沒有任何藉口,但反對派視之為“恐襲”,則是一派胡言。藤條傳統上用來“教仔”,小懲大誡,會造成皮肉痛苦,而暴徒使用的磚頭、磨尖鐵棒、弓箭、汽油彈、真槍實彈、壓力煲炸彈,才是真正的殺人利器,更何況是目前高度傳播的新冠病毒。誰是恐怖分子,誰造成的傷害較大,還用問嗎?

《文匯報》

多樣化用好大灣區醫療資源 支援本港抗疫
支援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不必拘泥於粵港邊境的限制。以檢測為例,因為檢測能力不足,本港現時採集的樣本,要積壓數日才得以化驗,影響了檢測的準確性。其實由香港去深圳、珠海只需一兩小時車程,完全可以安排將樣本送到深圳、珠海等鄰近城市檢測,本港檢測能力不足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大化解。至於本港醫療床位爆滿,也可以特事特辦,直接將部分確診病患送到深圳或珠海的指定醫院收治。只要由中央協調,香港和深圳、珠海政府商定一個全封閉的操作方式,病患由專車送往內地指定醫院,治療康復後再由專車送返香港,就可以突破過關檢疫的限制,既保障本港病患得到及時治療,也不會增加內地社區感染的風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規劃,粵港攜手抗疫,正是推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有益嘗試。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Wounds from Yuen Long station attacks are yet to heal
In hindsight, that day was arguably a watershed moment for those protesting against the unpopular extradition bill, later withdrawn by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 It is believed the vandalism at the liaison office prompted Beijing to take more decisive action regarding a national security law.
Separately, the incident at Yuen Long raised the stakes even higher. As observed by the police watchdog, it sparked accusations of collusion between police and triads, intensified resentment against the force, and added momentum to the prot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