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7.21

《蘋果日報》

7.21給港人和政府的教訓

不過,一個不以民意為依歸的政權,一個只餘下警察支持的政權,當然不會吸取對民眾安全風險麻木不仁的教訓,不會吸取濫用權力的教訓。因此,無論是對於市民將遭遇恐襲的預警,還是對於市民將遭遇瘟疫爆發的預警,林鄭政府的不作為、嘆慢板如出一轍。更諷刺的是,在港版國安法之下,由中聯辦主任督導的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成了超然於香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的機構,其決定不受司法覆核、不受制衡。如今,誰再膽敢質疑中聯辦在7.21恐襲中的角色,誰再膽敢質疑7.21事件中的警黑勾結,隨時可能被控違反國安法,指控你煽動對中央政府或特區政府的憎恨,如果誰再呼籲外國政府制裁涉及7.21恐襲的官員或警察,隨時可能被控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甚至乎,誰膽敢批評中國政府隱瞞疫情、批評林鄭政府抗疫不力,隨時可能被控同樣的罪名,讓你明白甚麼是Might is right。然而,7.21喚醒了港人自救精神、抗爭精神,這種精神不會再消失,也不會被消滅。

《東方日報》

抗疫需主動出招殺毒要不留後患

魚與熊掌,政府是在探索如何平衡防疫和減少影響經濟運作,但蹉跎時間最終會錯失迎擊疫症的先機,慘變魚與熊掌兩皆失,抗疫工作愈見無能,無法解市民疫症之困。為今之計,政府應該改變態度,採取主動,預測爆疫走勢先訂定抗疫策略,因應當前疫情即時頒布迎擊做法,搶退疫先機。雖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但是墨守成規,對殺滅多變的新冠肺炎病毒是行不通,政府再不能苦守早前兩波爆疫的手法,更需要自訂抗疫規矩,打破病毒傳播的方圓,刻下社會已被疫症打得支離破碎,經濟嚴重受損,那又何懼頒令禁足、食肆全外賣及全民強制佩戴口罩,以社會忍一時之痛,換取免疫禍之憂。

《明報》

疫情嚴峻該封就封

本港第三波疫情未受控制,社區爆發持續,新增確診病例急增,整個抗疫系統,由病毒檢測、檢疫隔離設施到公院負壓病牀,均面對愈來愈大的壓力,多名抗疫專家都提到可能要頒布「禁足令」(或稱居家令),限制市民外出。禁足「封城」(lockdown)對經濟民生影響巨大,今年初疫情爆發以來,本港從未試過要去到這一步,然而當下疫情嚴峻,尤甚於之前的第一及第二波疫情,情况繼續惡化下去,有可能壓垮整個醫療系統,當局必須用盡所有可能手段,避免出現最壞局面。過去兩周,當局一再大幅收緊防疫措施,是否足以遏制疫情,仍是未知之數,倘若短期內疫情仍然未有緩和迹象、單日新增病例長期出現3位數字,就算封城代價不菲,該封就要封。

《信報》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中國應該以柔制剛

美國咄咄逼人,中國可以怎樣招架?《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的一番話可堪思考,他說中國不會與美國打「新冷戰」,應該開展戰略周旋,最終「拖垮對方」。歸根究柢,美蘇冷戰與中美角力不同之處乃在於,前者兩個敵對陣營幾乎老死不相往還,沒有經濟貿易,沒有科技合作,後者兩強卻存在千絲萬縷的種種互動,不可能一刀切脫鈎。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意味着圍堵中國的後果是全球利益蒙受損失。若然北京懂得以柔制剛,拒絕追隨美國的鷹派旋律起舞,有機會把壓力紓減,甚至如太極「四両撥千斤」般把「特式狂攻」消弭於無形。正如胡錫進所言,美國愈是試圖搞「新冷戰」,中國愈要擴大開放,這樣對美方的野心將構成前所未有的戰略泥潭。總而言之,戰狼式硬碰硬並非上策。

《經濟日報》

免受禁足令之苦人人自律大舉防疫

港府須訂立清晰準則,假如單日確診破千宗,便有需要進一步落實極端防疫措施,起當頭棒喝作用,令市民提高防疫意識。除了禁足令,港府其實可以考慮其他招數。第一招是全面禁止食肆堂食和非必要零售。由於今次多個感染群組涉及食肆,早午晚市全面禁堂食,只做外賣,減少進食時口沫橫飛交叉感染的風險。像外國經驗,除了超市和藥房外,其餘零售都暫停營業,減少人流接觸,從而切斷傳播鏈。第二招是加大檢測量,盡快找出隱形病人。港府坦承現時檢測量已超出上限,在這緊急關頭有必要求助內地,以北京早前爆疫時日均檢測量近50萬個為例,若獲內地支援,可望短期做到全面檢測。當然最重要是大家再次將防疫意識提升至最高級別,人人自律,做好社交隔離,互相提醒、支持,互諒互讓,支持可能有必要採取的加辣措施,才有望成功控疫,毋須走到禁足令這極端的一步。

《大公報》

抗疫須盡最大努力作最壞打算

香港第三波疫情愈演愈烈,確診數字連日飆升,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應對措施。醫療專家警告,若「加辣」版抗疫措施仍不見效,或須推出「禁足令」,而限制市民外出堪稱最極端的招數。特區政府必須審時度勢,當機立斷。

《文匯報》

有必要為實施「禁足令」訂定應急方案

危機當頭,政府有必要抓緊所餘不多的時間,訂定可行的應急方案,尤其考慮如何統籌協調好政府和社會力量。應急方案即使備而不用,總好過疫情全面失控,不得不實施「禁足令」時手足無措。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Polls need to signal new chapter for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A dysfunctional legislature is in no one’s interest. Concerted efforts from stakeholders are needed to help Legco discharge its constitutional duties properly. At stake is not only the image of the legislature, but also governanc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t is to be hoped that the elections in September start a new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