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7.07

《蘋果日報》

你想像過香港會焚書坑儒嗎?
香港公共圖書館對政治敏感書刊早已採取限制採購、閉架陳列等措施,如今發展到公然進行政治審查、下架,更扣上涉嫌違反國安法的帽子,是歷史的倒退、文化的倒退。而文化的倒退必然伴隨着對文化人、對知識分子的迫害。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就是先焚毀「詩、書、百家語和非秦國史書」,繼而坑殺「犯禁者」460餘人。而中共在2013年下令大學「七不講」後,七年來至少有34位大學教師因敢言被停職、開除、拘捕,其中不乏是在當局獎賞下被學生舉報。

《東方日報》

新法威力強大 嚴防危害國安
香港奉行的普通法制度,一直有所謂「三權分立」的說法,而且運行上,出現不平衡,頗有司法獨大,凌駕行政權力之感。終審法院首任首席法官李國能早前撰文指,港區國安法規定,由行政長官指定法官審理國安案件,是損害香港司法獨立。前港澳辦副主任徐澤撰文反駁,指一國兩制下的憲制秩序強調司法獨立,絕不是「司法獨大」。行政機關在國安方面責任重大,故此獲授予明確而具體權力,此舉不是削弱司法權力,而是清楚訂明權責,各司其職。

《明報》

中國經濟V形反彈 華府難阻外資逐利
國際投資者逐利,考慮的是風險和回報,不講意識形態;發達國家央行齊齊量化寬鬆「印鈔」救市,市場資金氾濫,也總得找地方投資。對國際投資者來說,中美角力帶來的風險,當然需要考慮,不過放眼全球,當下疫情穩定、經濟勢頭又好的主要經濟體,首推中國。過去數月,北京加快開放市場步伐,放寬對外資管制,高盛、摩根士丹尼和美國運通等美國大行,近月紛紛擴大在華投資、拓展業務。儘管華府欲將打擊中國的戰線擴至金融領域,可是當下經濟現實,卻是美國金融機構在中國愈來愈活躍。彼得森研究所認為中美金融脫鈎「不太可能」,原因亦在於此。

《信報》

索馬里蘭視台灣為踏腳石
蔡英文政府也許把索馬里蘭看作擴大外交空間的新朋友,然而在實用主義思維底下,不妨將此事理解為索馬里蘭把台灣看作踏腳石。索馬里蘭不獲國際社會承認,主要原因是聯合國和非洲聯盟不鼓勵改變國界現狀,若與台灣建交即等於突破孤立狀態。

《經濟日報》

中國控疫見效 股市催生「健康牛」
A股被看好,背後原因是內地有效控制疫情。內地1月爆發疫情,當局果斷實施封城,短短3個月便受控,在重啟經濟時亦嚴防疫情反彈。反觀美國對疫情採放任態度,未受控已急於重啟經濟,結果疫情急速反彈。投資者比較兩大經濟體的抗疫措施,對中國控疫較安心和樂觀,中國出現第二波疫情風險較低。

《大公報》

國安法“實施細則”符合國際慣例
值得一提的是截取通訊及秘密監察的授權申請,由於事關私隱,因此門檻極高。細則規定有關申請須經行政長官批準,若是侵擾程度較低的秘密監察行動,也可向行政長官指定的首長級警務人員申請。而根據國安法,國安委對警務處採取的措施有監督責任,行政長官可委任一名獨立人士,協助國安委履行上述監督責任。同時,國安委亦发出《運作原則及指引》,警務人員在履職時必須遵守。

《文匯報》

「香港眾志」頭目疑私分眾籌必須徹查
香港國安法已生效,該法針對的目標之一,就是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儘管該法不設追溯期,但普通法亦有「持續性犯罪」的概念,若犯罪行為在法例實施後仍沒有停止,該等行為亦可納入檢控範圍之內。若有人私吞「香港眾志」的款項,繼續搞所謂的「國際戰線」,乞求外部勢力對抗國家和香港,視國安法如無物,警方新成立的國安部門更應用好用足國安法,震懾賣港亂港政棍。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華早報》

Latest cases remind city it is too early to lower virus guard
With imported cases identified by the city’s testing and quarantine regime every day, we will probably have to learn to live with news of local cases from time to time. As Europe in particular is progressively opening up after lockdowns, Hong Kong is likely to open up more to outsiders, raising the likelihood of the arrival of more infected people and a greater need for quarantine fac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