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5.7

《蘋果日報》

董、梁只會帶香港到奴役之路
要化解這樣的危機,讓香港重新出發,該做的是回到一國兩制的初心及本義,確保北京信守在《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的承諾,除國防外交以外讓香港實行高度自治,並讓港人按《基本法》落實特首、立法會雙普選,令市民真正當家作主。可是,董建華、梁振英之流在星期二的成立記者會上卻把矛頭指向抗爭的市民、傳媒,對林鄭政府、警隊的劣政暴行沒有半句批評。換言之,他們這夥「舊電池」連問題的核心也不知道,更遑論帶香港再出發脫離危機。

《東方日報》

肆意違法毀香江 誰讓黑手續逍遙
別看黎智英干犯多條刑事罪行,單是昨日便要就刑恐記者一案到警署報到,但保釋金不過數千元,頂多不准離境。至於其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壹傳媒大樓更是問題多多,不僅涉違反地契條款,作為黎智英及其心腹名下十多間公司的註冊地址,其中一間公司更為黎智英次子黎耀恩名下最少九間公司提供「秘書服務」。但最令人瞠目結舌的,還是該間提供「秘書服務」的公司並無按《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規定,向公司註冊處申請牌照,換言之,連「秘書服務」也是違法經營。須知道,黑暴早已轉趨恐怖主義化,有人會否透過這些「公司」洗黑錢及資助黑暴,不能不令人懷疑。
醜聞愈揭愈多,愈揭愈臭,黎智英及壹傳媒的不法勾當簡直罄竹難書。鄧炳強表明已收到有關壹傳媒大樓違反地契條款的舉報,警方必會嚴查,但其他部門為何無動於衷?廉政公署、地政總署等俱有責任主動調查,惟至今不發一言,是怯於反對派的勢力,還是出於對反對派的包庇?至於反對派政客涉及違法僭建更是比比皆是,毛孟靜車房變大宅足足十年,屋宇署竟以「沒有即時危險」為由拒絕檢控,荒天下之大謬;而黎智英的何文田大宅,亦被指露台違規加建玻璃圍封,同樣不見部門跟進。

《明報》

立會失序失範失能 癱瘓問題必須解決
內會僵局持續多月,直至3月,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終有動作,外聘兩位資深大律師就內會事態提供法律意見。兩人認為郭榮鏗讓委員討論立法會大樓保安等事宜,與選舉無關,超越了主持選舉的職能及角色,新主席未選出前,李慧琼仍是現任主席,可行使主席應有權力,處理主席選舉以外的其他事宜。民主派認為,外聘法律意見並非慣常做法,破壞立法會傳統做事方式,強調立法會法律顧問意見認為討論大樓保安沒問題。法律界不同人常有不同觀點,權威度亦千差萬別,要看論證是否嚴謹紮實。對於兩位資深大律師的意見,泛民建制看法迥異,然而兩人援引多項權威法庭裁決,解釋《議事規則》要廣闊和符合法律目標,說法有一定權威性。從常人角度看,任何典章制度的目標,都應該是幫社會解決而非製造問題,《議事規則》存在目的肯定不是讓人鑽空子癱瘓立法會。

《經濟日報》

派罩派錢便捷保私隱 創智能施政新風
只要打通關節,不但可加快派錢流程,還有助落實今年稍後推行的數碼個人身份(eID),讓市民透過eID應用程式使用26項政府服務,如報稅、申領駕駛執照、續領車牌、申請公屋和居屋等。商界一旦在疫下舉辦購物節時,也可藉此作為認證模式,從而給予市民折扣優惠,鼓勵消費。
惟在當前社會撕裂下,政府要建立一套可保留紀錄的系統,也可能引起部分市民疑慮。以今次申領口罩登記為例,有網民質疑政府收集太多個人資料,背後是否有其他目的。創科局隨即解畫,指這些資料是用來核實身份,才能確保每個香港居民獲得口罩,以釋除疑慮。

《信報》

股神憂經濟溢於言表 開放態度對待宅經濟
美股自三月下旬跌至「疫襲」以來低位後,至今已收復逾半失地,離歷史高位儘管仍有一成多的差距,但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於短短個半月內累計錄近三千萬,其他經濟領域亦印證了專家極度悲觀的估算,如今連股神對前景也憂心忡忡,股市在連串壞消息下似無掉頭向下跡象,到底是投資者對疫後復甦樂觀得近乎一廂情願,抑或畢非德一類大宗師「食古不化」,無法跟上新經濟的「新常態」,成為投資市場當前最大爭議。巧合得很,標普五百指數和道指不偏不倚,此刻恰好處於今年高位與低位的中間,可見好淡力量旗鼓相當,牛熊對決勝負未分。
不少論者指出,美股表現之所以與實體經濟「脫節」,全拜科技龍頭表現優異所賜,餘者乏善足陳,若非如此,五大科企合計佔標指總市值也不會高達兩成以上。言下之意清楚不過,華爾街榮辱全繫單一板塊,科企一旦「炒過龍」大幅調整,美股勢必再度探底,環球股市亦難逃一跌。

《大公報》

清除「攬炒」病毒 讓港回歸安寧
中央尊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亦對香港社會及特區政府提出希望。對待「黑暴」勢力「攬炒」的唯一正確選擇,就是堅決地予以打擊!執法及司法機構必須依法行事,以正壓邪。全社會要一致行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團結抗疫、拯救經濟,關注民生、共建香港。
香港又一次走到歷史節點,何去何從,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正如大聯盟宣言呼籲,香港拒絕「被攬炒」,選擇發展;香港拒絕被破壞,選擇法治;香港拒絕被撕裂,選擇團結。只要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推動香港再出發。

《文匯報》

立場堅定拒絕黑暴 依法履職以正壓邪
經過去年黑暴氾濫的衝擊,今年疫情下黑暴蠢蠢欲動、欲捲土重來,面對本港各行各業遭受重創,這部分市民應該幡然醒悟,明白寬縱黑暴,無異於開門揖盜。黑暴勢力的同情者越多,香港付出的代價就越大。是非黑白要分清,拒絕當黑暴同路人,與黑暴勢不兩立,是香港止暴制亂、恢復法治穩定的先決條件,市民必須時刻牢記於心,不可有絲毫迷失動搖。
認清黑暴「攬炒」危害,制止黑暴的法律之劍亦要劍及履及,執法、司法以至各個依法擁有管理、監督社會的政府公權機構,都應責無旁貸為香港前途及港人的切身利益,主動運用好各項法律手段和措施,堅決止暴制亂,律政司迅速檢控,法庭公正嚴明判決,私隱專員公署、平機會、廉署等也要各司其職,打擊網絡起底欺凌、恐嚇侮辱不同政見人士、散播謠言操縱選舉等暴力行為,對黑暴形成震懾力,以儆效尤。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Beware bad science in hunt for coronavirus vaccine
Doctors are no strangers to moral and ethical dilemmas. Life-threatening situations such as pandemics amplify them. For example, while the imperative is to do no harm, if a patient is in dire need in an emergency a doctor may use a drug intended for another illness if it might help.
But however well-intentioned, mistaken or reckless use of new vaccines or old drugs amid a pandemic cannot only harm the patient and waste valuable resources, it can also jeopardise the public trust that is fundamental to the humanitarian mission of medical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