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5.20

《蘋果日報》

敗壞教育以摧毀香港
南非早香港三年改朝換代。自後執政者弄權、貪污舞弊殆為常規,而治安不靖,以致經濟不前;過渡後絕大多數黑人的生活境況沒有改善反而下滑。箇中滋味,香港人理應感同身受。何以落得如斯境地?清楚不過的是,以平反種族歧視之名作歧視之實公然政治分贓,而禍延教育制度。雖有雄厚家底,不撥亂反正,只會繼續沉淪。此又豈為南非黑人之福?
香港沒有南非的種族之爭,有的是過渡後任人唯黨的確切歧視。習大大讚揚68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用人的唯一準則,是對黨的絕對忠誠。蒙御賜「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牌匾的777顯然是要貫徹黨中央的指示,以對黨的絕對忠誠為「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目的」,以圖不費一槍一彈而徹底摧毀香港。見過世面,經得起考驗的香港人怎會逆來順受?香港人,加油!

《東方日報》

失業率升搵食難 公僕應共度時艱
私人市場調整薪酬主要因應公司業績及員工表現,若以此標準衡量,政府找不到加薪理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年初疾呼未來五年香港將會出現財赤,量入為出。更重要的是,過去一年,政府整體表現,值得逆市加薪嗎?上樑不正下樑歪,倒行逆施,止暴制亂無期,抗疫不力,民不聊生……種種罪狀,無能政府愧對港人。以往有「高薪養廉」之說,事實證明,高薪卻養出不少廢官。前陣子傳出特首林鄭月娥會加薪,立即引爆全城怒火,多家上市公司董事及管理層紛紛減薪,何以「業績」丟人現眼的高官可以厚顏加薪?眾怒難犯,政府轉軚,林鄭及全體司局長及特首辦主任減薪一成,維持十二個月,列為第二輪防疫抗疫措施。上頭主子減薪,下屬加薪,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公僕別要忘記誰是你的衣食父母,如今市民有難,理應有難同當,就算不減薪,亦應考慮凍薪,不但減輕庫房負擔,亦免傷害了市民的感情。

《明報》

世衛大會關注疫苗 獨立調查中美較勁
美國有關獨立調查的政治操作,原本是想靠盟友澳洲牽頭發難,將矛頭指向北京,中國認為動機不純,對澳洲採取反制措施。今次世衛大會的全面檢討議案,實際由歐洲牽頭,少搞政治針對,中國亦有份參與議案字眼磋商,議案一致通過,體現了多邊主義精神。美國放棄扮演國際領導角色,中國又因為華府不斷政治攻擊,難以牽頭國際合作。對北京來說,現階段支持歐洲多邊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調查工作,某程度亦是唯一選擇。

《經濟日報》

港府谷基建穩就業 新思維迎挑戰
港府致力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但疫下卻暴露了科技鴻溝,低收入家庭因欠缺無限上網裝備,孩子無法有效進行網上學習,亦加劇貧富懸殊問題。南韓首爾市政府為發展物聯網和智慧城市,2016年開始斥資在全市鋪建WiFi,供市民和遊客免費使用。港府要發展智慧城市,須改變思維,不能再將互聯網或5G當成商品,而應當成生活必需品,考慮自行興建再免費供市民使用,在新基建上扮演更重要角色,既可創造職位,亦可推動經濟轉型,提升城市競爭力。

《信報》

香港可從曼德拉身上領悟到什麼
林鄭與其引述曼德拉沒有講過的說話,倒不如參考這位傳奇人物的和解之道,先決條件自然是調查真相。曼德拉另一名言:「如果要跟敵人和好,就要大家一起攜手努力,這樣仇敵便會變成你的夥伴。」
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香港經歷過史無前例的社會動盪,目前最需要的正是了解真相。儘管監警會上周五發表報告,但內容毀譽參半,而監警會也承認由於缺乏調查權,所以資料不夠全面。

《大公報》

考評局醜聞擠破教育問題的膿瘡
己身不正,何以正人。教協本身具有強烈政治立場,慣於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向來指鹿為馬,巧言令色,這種人竟然成為教育界代表,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教育百孔千瘡,有些老師不像老師,毀人不倦;有些學生不像學生,醉心街頭暴力;大學未能「止於至善」,反而淪為「港獨」思潮的大本營。這不能不令人反思,香港教育掌握在誰手中?
今次事件擠破了香港教育問題的一個膿包,流出黃膿毒液,而教協正是教育問題的毒瘤、病灶。楊穎宇的個人責任固然一定要追究,但教協這股惡勢力若不得到整治,教育問題只會層出不窮,沒完沒了。

《文匯報》

尊重歷史和教育專業 必須監督考評局糾錯
文憑試歷史科冷血荒誕的試題,不僅暴露出考評局審題出題機制存在漏洞,更揭示其「無王管」問題嚴重。考評局是回歸前為「減輕政府負擔」而設的法定機構,聲稱「財政獨立、自負盈虧」,但近年獲公帑資助數額愈來愈多。考評局挾「獨立法定機構」之名,除特首可向其發出有關職能的指示,外在監督一律欠奉,連審計署亦無權監察,地位比廉署更「超然」。另外,考評局以保密為由拒絕外界監督,外界根本難以得知其內部情況,已經變成「獨立王國」。
缺乏有效監管,考評局出現試題錯漏的現象屢見不鮮,發生過考評局人員串謀「補習天王」洩露試卷機密的醜聞;更令人擔憂的是,考評局成為「黃師」的收容所,一小撮對國家、特區和「一國兩制」懷有敵視情緒的教育中人,掌控課程及考評機制,給香港的教育及考試制度運作埋下重大隱患。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Need to stay vigilant despite further testing and easing of rules
Coupled with widespread wearing of face masks, border controls and social distancing, the number of cases has been kept remarkably low; no new cases were reported by the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for a second consecutive day yesterday, taking the confirmed total since the first was recorded in January to at least 1,055, with four deaths. In keeping with a strategy of vigilance, the government has extended for two more weeks from tomorrow a limit on groups of people in public to eight. That takes it through to June 4, when a candlelight vigil is held each year in Victoria Park to mark the Tiananmen Square crackdown. Authorities have dismissed criticism of the decision, saying it is in keeping with continued community protection and not aimed at preventing the vigil from taking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