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3.06

《蘋果日報》

世界欠中國一聲感謝?無恥之尤!
鍾南山研究團隊早前在廣州《胸部疾病雜誌》發表的論文指出,如果當初管控措施推遲五天實施,中國的疫情規模預估將擴大三倍。官媒刻意把這個結論解讀成武漢封城等管控措施,以犧牲自我為全世界爭取抗疫時間。但是,稍為明智的人都在反問,如果中共提早五天防控,疫情規模將縮小三分之一,從其表彰的張繼先醫生在2019年12月26日正式上報疫情時,即早25天開始防控,疫情規模是不是可以縮小到不足1%?武漢乃至全國可以少犧牲多少人?全世界可以減少多少生命、財產損失?

《東方日報》

口罩亂賣斷橋殘 港府敗政何其多
更不可不提,在疫症打擊之下,市民一罩難求,港府狂呻全球採購不成功,偏偏懲教署生產的「CSI口罩」卻不斷被發現在市面高價出售。猶記得,特首林鄭月娥曾煞有介事表示,CSI口罩只供政府部門使用,絕不會在市場出售以免造成競爭,但事實並非如此。到底是有部門違法轉售,抑或被人濫用牟利,港府至今說不出所以然,終觸發申訴署主動展開調查。恐怕不查猶自可,一查將掀出更多不能見光的醜聞,不知屆時廢官又會抬出甚麼藉口卸責呢?

《明報》

遏阻百年一遇大瘟疫 全球口罩荒急須協調
全球疫症惡化,群眾恐慌情緒很易蔓延,雖然各方都在致力增加口罩生產,可是多國嚴禁出口,加上各地民眾爭相搶購,全球新一波口罩荒隨時爆發,情况可能比上月更嚴峻,港府需要密切留意情况,及早籌謀。港府提出資助口罩生產,不少商家亦願意開設生產線,可是現在要張羅原材料和生產器材,未必如想像般容易,一日未見本地口罩產量顯著增加,都要提防「煲無米粥」。今次疫情頗有可能是一場持久戰,社會上下需要多思考善用口罩的問題,確保前線醫護需要優先得到照顧。

《經濟日報》

汲日韓遲緩教訓 全球須果斷抗疫
今次疫情彰顯抗疫反應遲緩,變相危害全球,全世界要付出沉重代價,各國應引以為戒,同時亦應研究重整世衞機制,以便更有效和快速合力應對未來全球公共衞生危機外,更應考慮自行生產口罩等緊急戰略物資,以免日後再發生疫情,全球恐慌性搶購或限制出口,只會加劇疫情。

《信報》

東京奧運應該果斷決定延期
依照目前的情況分析,取消未免太悲觀,如期舉行則是太樂觀,何不理性一點果斷地延期?若然橋本聖子的研判正確,東京奧運只要能夠趕得及在今年之內舉行,就沒有違反協議,那麼由年中延至年底是值得考慮的做法,大前提是疫情在半年內結束。
東奧如期舉行的機會實在微乎其微,試想想,中國的確診數字仍然高得驚人,日本也淪為重災區,尤其堪憂的是,美國和歐洲才剛開始陸續出現死亡案例,誰也說不準病毒日後怎樣擴散下去。雖然世界衞生組織還未正式定性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但德國衞生部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表示,流行病的定義就是能夠在各地傳播,因此新冠肺炎絕對符合成為流行病的條件,現在已然全球大流行。

《大公報》

外國輸入壓力增 抗疫措施須調整
事實證明,疫魔是不分國別、不分種族的,是人類共同之敵。香港反對派要求的“全面封關”只是針對內地人,並非一視同仁。面對疫情在全球蔓延,反對派從未要求限制美國人、英國人或其他國家的旅客入境,更沒有因此搞什麽“罷工救港”,完全是“雙重標準”。反對派所謂“全面封關”,本質是“對內封關”。美國主流傳媒直言疫情“暴露香港抗爭者仇中、反中的醜陋一面”,一針見血。

《文匯報》

黑暴攬炒是結業潮失業潮的根本原因
黑暴攬炒造成本港經濟元氣大傷,並重創本港營商環境。專家和業界都指出,如果本港經濟沒有被長達半年多的黑暴攬炒重傷,以香港較強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發展勢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衝擊,就算有暫時困難也應可克服,但現在很多企業遭黑暴重創,再遇疫情已難以熬下去,本港的失業率因此遠未見頂,歸根究底,黑暴攬炒正是本港經濟民生困難的根本原因。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ealth officials not bankers hold key to economic recovery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coronavirus crisis has hit both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It has disrupted supply chains from China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from auto parts to electronics. However, by making people stay home and discouraging travel, many countries are also stopping consumer spending.
While most Western governments, especially the US, seem to count on a monetary policy running on empty, most are reluctant to expand fiscal spending. In this context,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so often criticised for doing nothing, may be on the right 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