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2.19

《蘋果日報》

Failed State是這樣炮製出來的
同樣叫人摸不着頭腦的是中聯辦新來的中央大員駱惠寧。無論是政府或超市集團已一再強調,食米、廁紙等日用品供應充足,呼籲市民毋須搶購。駱主任可挑這個時候巡視央企中石化的油庫,華潤、招商局的貨倉,要求穩定儲備、確保供應。香港的汽油來自新加坡,而油站並無輪購車龍;香港人食的大米主要來自泰國、越南而非大陸。高調出巡莫非駱主任掌握不為香港人知的底細?無風起浪,不怕反而觸發恐慌嗎?真正關心香港,為抗疫做有益有建設性的實事,豈不應向中央軍委會主席習近平進言,開放軍營作檢疫、隔離之用?

《東方日報》

裁員潮陸續有來 失業新高百事哀
傳染病專家估計疫情要到四至五月份才見頂,本港經濟可能連續三季以至四季負增長,失業率恐會升至百分之四點四或更高。大部分家庭手停口停,貧賤夫妻百事哀,大人不吃,小朋友也要吃飯上課,還有租金或按揭都要付,一家幾口如何捱過這個經濟低谷,委實費煞思量。民間哀鴻遍野,政府充耳不聞,所謂「父母官」,原來廢至極點可以餓死子民。若問暴民何處來,牧童遙指門常開。

《明報》

扶弱紓困保生存 精準派錢救經濟
派錢離不開兩目標,一是紓困濟民,二是刺激經濟,怎麼派、何時派,都是重要問題,關鍵是搞清楚所為何事。港府若動用儲備派錢,可以考慮分兩階段,首階段集中紓困,等待疫情大抵退卻,再採取次階段行動,派錢刺激消費市道,催谷經濟反彈。首階段派錢紓困,可以參考星洲做法,多向基層和夾心階層傾斜。目前很多打工仔面臨開工不足甚至失業,當局可考慮針對補助,提供短期救急津貼。當局亦可考慮以不同形式的現金津貼或低息貸款,支援中小企;酒樓食肆方面,豁免牌費和排污費、津貼水電費等均可考慮,務必以保其命為大前提。

《經濟日報》

周邊爆發嚴防輸入 港須提升檢疫
香港與日本、新加坡交流頻繁,日星都出現社區感染個案,而且有隱形病患者在播毒,令人防不勝防,港人到這些國家旅遊時,有可能因接觸隱形病人中招的風險。港府對此勿掉以輕心,尤其本港社區感染個案也在增加,已疲於應對:一旦有人從日本等地感染回港,可能為時已晚,恐防又錯過防疫最佳時機。

《信報》

寧小心勿大意 戴口罩莫混淆
鑽石公主號的災難清楚地告訴大家,我們面對的是迅捷人傳人的病毒,稍一不慎就會中招。日本算得上檢疫強國,十七年前沙士一疫曾經創下零死亡的優良紀錄,這次抗禦武漢肺炎尚且失守,香港人真的安心不戴口罩嗎?特首和局長慳那十來二十個口罩,究竟可以幫到誰?
混淆視聽的言論隨時貽禍蒼生,特區政府的應有態度是排除萬難努力採購口罩,並非着眼於遏抑需求而呼籲健康人士毋須佩戴。羅致光覺得自行駕車就沒有必要戴口罩,其實也有誤導成分,除非他完全禁絕家人、朋友或同事上車,不去入油。台灣首宗病亡個案的死者正是一位白牌車司機,沒有外遊史的他,感染原因很可能是接載過患病乘客。

《大公報》

救經濟不妨破格 紓民困全力以赴
商界有商界的訴求,打工仔有打工仔的憂慮。對打工仔尤是基層來說,最擔心莫過於失業及減薪。昨日有工會組織向政府請願,就抗疫、保障就業、扶貧紓困提出建議,促請政府設立緊急失業援助金,解失業人士燃眉之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也預測失業率可能上攀至百分之五,而沙士期間失業率一度攀至百分之八點五,政府不能不早為之備。

《文匯報》

解決檢疫中心不足 各界須以大局為重
疫情當前,無人能獨善其身。檢疫、隔離中心和口罩等衛生防護裝備一樣,都是防疫抗疫必不可少的戰略方案,都關係到每個市民的健康安全。既然社會各界廣大市民大聲疾呼、強烈要求政府竭盡全力全球搶購口罩,要求接返滯留外地港人,那麼,對於政府增建檢疫設施、徵用未入伙的公共屋作為檢疫中心,市民不也應支持、配合嗎?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Latest handouts only go so far in city that craves true leadership  
During a deepening public health crisis, there is need to see that every dollar is spent wisely. The latest relief measures still have to be approved and benefits delivered as soon as possible. More importantly, resolute and timely action is essential from the authorities at such a time of crisis. To react is easy. To lead is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