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2.04

《蘋果日報》

武漢病毒小菜一碟
即使科學家們能排除萬難,研究出疫苗根治新型肺炎病毒,一日未能整治道德淪亡、打腫面子充胖子、擘大眼講大話而面不改容的怪胎暴力政權,對全世界健康以至自由的威脅將永遠不能消除。如若武漢肺炎病毒有何正面意義,那就是警示全世界:姑息養奸,後患無窮──較諸人類自由面對的威脅,武漢病毒小菜一碟而已矣。

《東方日報》

醫護工潮勢淹特區 人命傷亡誰來贖罪
倘若疫潮大爆發,造成重大傷亡,即使醫管局秋後算帳,罷工醫護最多免職,恃着專業資格在外國吃香,橫豎對特區現狀諸多不滿,隨時可以一走了之。得罪了全港市民的林鄭,更加非走不可,卸任後留在香港,恐怕安全也成疑問。殖民地餘臣,早安排夫兒在英倫照應,後顧無憂也。特區罪人們全部都部署了後路,可嘆從沙士至今,多少亡魂有冤無路訴。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別以為逃往外國便不用贖罪填命,所有香港人都不會忘記是誰把他們害得這麼慘,這筆帳一定不會就此罷休!

《明報》

病毒是共同敵人 醫護應堅守崗位
防疫把關沒有最盡只有更盡,界線劃在哪裏,視乎疫情發展、現實掣肘,亦要看資源。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在專欄談到沒戴口罩光顧超市的經歷,帶出了一個很重要信息,就是能有充足保護固然最理想,然而現實情况未必盡如人意,最重要是在有限條件下盡力做好,做好個人衛生。無論全民戴口罩還是全面封關,都是「去盡」的措施,然而基於現實制約和平衡社會不同需要等考慮,未必做得到,惟不代表防疫戰線就此崩潰。當前政府需要的,是讓公眾知道有一套全盤防疫計劃,當疫情發展到什麼地步,就會考慮採取什麼措施。熊志添提到,當局可以考慮制定一些客觀準則,例如廣東個案到達某水平就暫停當地人來港。以這類處理手法,有助提高政府的決策透明度,避免外界懷疑當局是出於政治因素,考慮封關問題。

《星島日報》

罔顧病人安危 罷工違專業原則
今次罷工行動,雖以抗疫為由,但政治意味甚濃。在修例風波後成立的醫管局員工陣線,提出「全面封關」,將內地與香港完全隔絕,這訴求實際上難以一刀切實行,因香港不少市民仍須往返兩地,一些人住在內地每天回港上班,不可能將此連繫一下子截斷。事實上,近日由內地進港的人士,大部分是本港市民,而香港每日生活所需供應,也要留下通道輸入。
從罷工的人數看來,將政治凌駕專業原則的醫護人員仍屬少數,大部分都沒有參與行動。回想當年「戰沙士」一役,醫護人員奮不顧身,留下光輝歷史,今次香港再遇危難,真心抗疫的醫護應把救治病人放在首位,離開罷工行列,不要讓政治分歧削弱與惡疫作戰的戰鬥力,令香港墮入災難深淵。

《經濟日報》

減跨境人流 官商民守好防疫第一綫
進一步封關後只餘兩個陸路口岸,較便捷的深圳灣口岸勢成出入境重鎮,政府更須嚴格把關,集中資源和人手檢疫,並不斷評估,適時因應情況而調整,甚或實行進一步再減人流措施,避免出現防疫漏洞。
香港要打好防疫戰,尤其未來約10天恐怕是疫情爆發高峰期,港府要守好防疫第一綫,市民、商界和個人須發揮同舟共濟精神,配合防疫調整工作生活安排,盡力減低病毒大規模輸入香港,釀成社區感染的風險。

《信報》

林鄭仍拒全面封關 抗疫力度尚嫌不足
假設每日入境七萬人次將會減至三萬好了,我們要問,難道三萬人次就不構成風險嗎?即使旅客不是來自武漢,眾所周知病毒已擴散全中國,每天數以萬計的內地人士踏足香港必然是極大隱患。據報道,法國派出第二架撤僑包機,由武漢起程回國,機上二百五十四人當中有三十六人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徵,現時已被隔離等待檢測。法國一架撤僑的飛機已有超過一成搭客出現病徵,香港機場繼續容許往返內地的飛機升降的話,哪怕不是來自武漢,風險還是不能算低。

《大公報》

放下政治區分 團結抗疫救港
疫情是當前頭號大敵,抗疫是一場戰爭,搞罷工何止政治掛帥,更是當逃兵。逃兵現象自古就有,但像罷工搞手那樣企圖為臨陣脫逃抹上政治光環,理屈而氣壯,恐怕是香港獨有現象;而亂港傳媒在頭版大字標題鼓吹“罷工救港”,更是無恥。當年國共兩黨為抗日而“相逢一笑泯恩仇”,投降日本的汪精衛則美其名曰“曲線救國”,今日之“罷工救港”與當年之“曲線救國”異曲同工,十分荒謬。

《文匯報》

關注疫情加強防控 政治罷工市民鄙視
面對疫症威脅,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是關乎防疫成敗、市民安危的關鍵環節。令人不可接受的是,有個別社運、工運搞手,連日來強求政府答應「全面封關」等五大訴求,並煽動罷工。昨晚,罷工搞手與醫管局談判後,宣佈談判破裂,立即展開第二階段罷工。當最需要全社會攜手抗疫的時候,有人利用防疫分化社會、挑撥市民和政府的矛盾,更不惜以罷工癱瘓公共醫療服務,根本是重施修例風波「攬炒」的故伎。公共醫療服務停擺,防疫出現重大漏洞,受害的是廣大市民。對防疫措施可以有不同意見,但絕不能拿市民健康安全作政治籌碼。在防疫措施上,究竟是誰與市民「作對」,公道自在人心。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return to duty after border closures
Health workers must, in the best traditions of their profession, put the welfare of their patients first. This is what we expect of them. Thankfully, the strike has had limited impact. Other unions opposed it. Doctors did not take part. Volunteers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and disciplinary services admirably offered to step in to fill gaps in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