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2.12

《蘋果日報》

以公職獎賞建制派落選人,可恥!
然而,不管從政治倫理還是實際政治考慮看,林鄭以公職「獎勵」落選者都是不合理及不道德的。首先,今次區議會選舉是一場公平公正的選舉,反映的是民心的向背,建制派政黨及候選人因為支持政府惡法違反民意而失去議席是該有的懲罰,也是該負的責任。他們該做的是好好反省檢討而不是推卸責任,又或喊爹喚娘要人安慰,更沒有理由得到任何實質的補償以至獎賞。偏偏林鄭卻唯恐他們要坐政治冷板凳,不惜拿珍貴的公共資源與政治位置當作他們的新政治資本,讓他們有力東山再起。這怎不是赤裸裸的悖逆民意硬要跟市民作對嗎?

《東方日報》

南亞匪姦淫擄掠 廢港府害死市民
說到底,當局一日不改弦更張,廢官一日不將頭腦清醒起來,香港不可能有重出生天的希望。對假難民仁慈,就是對香港市民殘忍,除了徹底退出國際公約,堵塞聲請源頭,沒有其他可行之法,否則南亞兵團作奸犯科、姦淫擄掠、打家劫舍只會沒完沒了。須知道,現在的香港就像一座民憤活火山,隨時都有再爆發的可能,港府繼續執迷不悟,一錯到底,這筆爛帳必遭全港七百萬人清算,港府也必遭全港七百萬人唾棄,勿謂言之不預也!

《明報》

國際專家道不足 監警改革難迴避
香港監警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早已惹人詬病,反修例風暴更令問題顯著放大,很多人不信任警方,也不相信在現有監警制度下,投訴警方個案能得到公平處理。另外,監警會人手有限,也難以處理反修例風暴以來大量的警民衝突投訴個案。政府遲遲未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理由之一是香港有「行之有效」的法定機制,處理涉及警方執法的投訴和爭議,應當按機制交由監警會審視。問題是監警會的制度設計,根本無法有效處理反修例風暴這種規模的警民衝突糾紛。以往所謂「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再管用,政府必須面對現實。

《星島日報》

對網企莫手軟 防假消息為禍
對於假消息,各國政府雖然有施壓,主要還是靠網企自律,成效卻一般。今次英國大選,虛假陳述繼續大行其道,英國官員表示選後勢將對這現象進行檢討。這方面走得較快的是新加坡,一條禁止網上散布假消息和操弄的法例,在今年十月正式生效,嚴加執行,網絡巨企臉書已經要為其中一個帖文附設澄清啟事。

本港經歷半年動盪,深深領略到網絡假消息對社會的為禍,要是網企不積極回應當局有關假消息的投訴,任由其氾濫誤導民意,政府就應該以更嚴厲的手法對付,包括運用公權力施加壓力,不容假消息動搖社會穩定。

《經濟日報》

英脫歐要有了斷 再陷「懸峙國會」最痛
雖然脫歐對英國經濟會造成相當創傷,例如英國財政部估計,在無協議下脫歐,將令英國長期經濟(GDP)相對目前模式減少7.6個百分點,但最壞情況其實是不斷困在脫不脫歐的夢魘中,令所有包括投資在內的決定,都難明確定斷,要延後及作各種風險應對。

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ONS)剛公布最新經濟數據,截至10月的一季英國GDP按季停滯,按年僅增長0.8%,為7年來最低。ONS更特別點出,10月住宅建築及基建錄得明顯下跌。分析認為,住宅建築及基建等投資下挫,正因英國又將10月底脫歐死綫延後,前景不明朗令投資卻步。

《信報》

檢討離不開調查 調查離不開賦權
委員會叫作什麼名稱不重要,關鍵之處是不得不突破「無牙老虎」的狀態。醫管局新任主席范鴻齡說得對,他歡迎獨立檢討委員會,但提議應根據《調查委員會條例》成立,才可確保委員會有法定權力徹底調查。香港法例第八十六章第二條規定,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可以委任一名或多於一名委員,去調查公共機構的經營和管理、任何公職人員的行為或任何與公眾有重大關係的任何事宜。引用《調查委員會條例》之後,法定權力包括搜證、傳召和發出逮捕令,以強迫任何人出席作證或出示任何物品或文件。林鄭曾經據此條例成立委員會調查港鐵沙中線鋼筋施工問題,其他類似的先例所在多有。

《大公報》

香港特區法院須自我糾正錯誤
回歸以來,基本法賦予了特區高度的司法獨立,中央政府亦對此予以充分的尊重。但這一「司法獨立」絕不意味着「司法僭越」,尊重更不意味着縱容。特區法院對「緊急法」的司法覆核判決造成了嚴重後果,若這種錯誤無法被迅速糾正,將意味着,本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確認的法律,會逐一被特區法庭推翻,這是典型的「以下犯上」,絕不能接受。

《文匯報》

完善維護國安制度 「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修例風波進一步凸顯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設立相應的執行機構,與中央合作建立健全反外力干預的協同機制,是適當時候提上特區政府的議事日程,全港市民更應凝聚共識,齊心協力,彌補維護國家安全的短板。這既是滿足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要求,也是香港不可推卸的憲制責任,更是保障香港繁榮穩定的實際需要。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Nato needs to find its own way free of any manipulation by US
Trump has his own interests, not those of Nato, at heart. Scoring points against China is part of his strategy for his re-election bid. Preventing China’s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ise by starving it of trade helps his cause. While the US is Nato’s most powerful member, he has often spoken of his disdain for it; three years ago he referred to the alliance as being “obsolete” and he has expressed a wish to withdraw the US. China’s economic and military strength and influence are growing, but it poses no threat to other nations. Its support of multilateralism is aimed at glob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Nato needs to find a new direction, but it also needs to avoid manipulation by th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