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1.29

《蘋果日報》

美國加辣 京官土共圖卸膊
認同普世價值、民主政治邏輯的港人,既然無法明白北京為何認定親共陣營區選有勝算而決定如期投票,當然也無法明白為何迄今西環、中環都沒有高官被問責,連親共政黨、政團的領袖都沒有人引咎下台。 京官、土共雖然毋須對民意負責,但不能不面對權鬥的壓力,民意有時也會成為權鬥牌。親共陣營在區選崩盤,令官媒以勝選宣傳反港愛黨的大計無以為繼,掌權者、既得利益者豈能不承受來自不同權貴集團的壓力,如今美國又加辣,京官、土共豈能不千方百計卸膊?

《東方日報》

敢戰方能止戰 反制必須亮劍
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今日,美國又想重施奪取管治權的故技,祭出人權法案,並將香港問題與貿易戰掛鈎,北京有可能在國家主權問題上讓步嗎?制裁並不可怕,看五年前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制裁俄羅斯,又是凍結資產,又是拒發簽證,又是拒絕入境等,不但沒有對俄羅斯造成實質打擊,五年後烏克蘭的新總統一樣要對俄羅斯妥協。事實證明,真金不怕洪爐火,可怕的是沒有敢於一戰的決心。敢戰方能止戰,誰企得硬,美國便不敢造次,俄羅斯已是很好的例子,甚至連北韓、伊朗,美國都不敢硬碰,欺善怕惡這個道理還不明白嗎?

《明報》

港成中美長期「戰場」 法案簽署僅屬序曲
《法案》簽署成法,標誌香港正式成為中美角力「戰場」,雖然目前看似風平浪靜,然而「戰場」之下難有完卵,中美在香港激鬥,每一拳每一腳都有可能在香港掀起波瀾。任何工具一旦存在,總有人會躍躍欲試,希望看看它的威力和效用。《法案》生效為華府提供多一項政策工具對付中國。在香港,有人要「為美國而戰」;在華府,有人視中國為「重大威脅」,未來他們會怎樣利用法案,有待觀察;不同意為美國而戰的人可以怎麼辦、中央和特區政府怎樣處理,又是另一問題。今年中,《金融時報》副主編沃爾夫(Martin Wolf)形容中美正迎來一場百年鬥爭,倘若事態確實沿此軌迹發展,香港就要有心理準備,長期成為中美之間的「戰場」。

《星島日報》

特打「香港牌」玩兩手 中央企硬  
雖然特朗普欲降低對華敵意,但此舉的確赤裸裸藉香港問題干預中國內政,故北京的反應十分強烈,除了傳召美駐華大使作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外交和港辦事務部門也紛紛譴責,重複了上次參議院通過法案時的強硬動作。須關注的是,外交部上次提過會作出「有力措施堅決反制」,如反制牽涉貿易談判,將成為貿戰的一個新變數。

《經濟日報》

面對《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香港怎麼辦
中美意識形態之爭,香港難以置啄,但應推動協調官、商、學與民間,以美國在港的利益,如美國對港一年逾330億美元順差、去年有290間美企在港設有地區總部和434間設有地區辦事處、有逾2萬名美國國民在港居住,以至香港是美資進入內地市場的重要橋樑等,來游說美國商界與政客拉住華府,對港動刀是兩者俱傷,不動刀最好,若動刀要慎思範圍和力度。

正如美商一度拉住參議院拖延審議法案,動之以利有一定效果。關鍵是港府要汲取教訓,官員一定要有國際視野,兼顧中港與國際大局,才能最利香港、最利國家。

《信報》

人權法如雙刃劍 政治經濟更難分
怎樣才可瓦解反對派的「絕對雙普選」幻想?相信最佳應對就是盡快落實既符合《基本法》(設有提名委員會,中央擁有任命權)、又切合香港民眾期望(提名委員會具廣泛代表性,入場門檻恰當)的雙普選安排,屆時美國自然沒有「動用涉港法案的藉口」,反對派的激進幻想亦再撐不大市場。雙贏抑或雙失,端視乎各方智慧以及香港的運氣。

《大公報》

干預香港事務必遭強力反制
說穿了,美國當慣世界霸主,素有「打老二」的傳統。不管挑戰者是什麼國家及民族,美國都必然全力打壓,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二,所以中國成為其「頭號敵人」。中國人民追求發展及改善生活,本來是天經地義,竟然變成了「原罪」。美國打香港牌、台灣牌、南海牌、人權牌等等,都是出於自私,企圖阻礙及拖延中國後來居上的步伐。美國這樣野蠻不講理,其實不是強大,而是內心充滿不自信及焦慮的體現。

但中國已不是當年的清政府,也不是當年的北洋政府,西方列強任意欺壓中國的日子早就是過去式。指望打香港牌來制衡中國,純屬痴心妄想。美國曾經唆使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同中國搞對抗,甚至出動國際法庭推出所謂「仲裁案」,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那一紙仲裁案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已。今次美國推出針對香港的法案,亦可作如是觀。

《文匯報》

人權法案不合法不合理 反中亂港注定失敗
美方的這個政治操作,無視暴力充斥令香港面對嚴重傷害。暴力持續氾濫,重創香港經濟民生,令香港社會矛盾更趨尖銳,進一步加劇管治壓力和社會秩序危機。正如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美國部分國會議員未有充分了解香港的情況,否則他們不會投票通過。毫無疑問,香港現在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暴力橫行,而不是法案聲稱的「人權」、「民主」問題,法案根本就是香港反對派政客和美國反華政客合謀的制華亂港手段。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It is foolhardy for Hong Kong radicals to cheer American intervention
Trump had little choice but to sign the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and the Protect Hong Kong Act, which were overwhelmingly approved by Congress last week.

He was also only too aware of the anger his actions would evoke from the Chinese and Hong Kong governments, both claiming interference in their internal affairs and viol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Beijing vowing to retali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