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1.15

《蘋果日報》

圍攻大學 喪心病狂的政治陰謀
在警暴氾濫之下,抗爭者的偏激反抗行動其來有自,要受譴責的是林鄭政府和黑警,但針對平民生命財產、獨立機構的暴力行為,一方面是有道德上、法律上的缺陷,容易跌入中共港共的圈套,另一方面也容易引發犯罪心理學家尼尔斯.克里斯蒂(Nils Christie)所說的「理想受害人(Ideal Victim)」問題,即受害者的反抗應無可挑剔,由此引發政治潔癖者的道德爭議。 因此,面對中共港共喪心病狂的暴力鎮壓,抗爭者無疑只能採取更積極的反抗,但要爭取國際社會和普羅市民的支持、讓抗爭持續下去,同時有必要在道德上戰勝強權,在打擊目標、手法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東方日報》

烽火連天幹道癱瘓 廢官無能港劫難逃
有識之士不斷指出,現在已不止是非常時期,而是瀕臨內戰時期,止暴制亂不是靠把口說了算,必須有實際行動。有政黨提出成立「止暴協調中心」,也有人建議設立「心戰室」,姑勿論名字如何,由專人統籌三司十三局五十六個部門共同合作應戰,由收集情報到作出兵力部署,務求做到如臂使指已是刻不容緩,否則香港根本沒有一線生機。問題是,林鄭政府至今唯唯諾諾,溫溫吞吞,絲毫表現不出有何意志和決心,《緊急法》不敢再用,請求中央出手更是萬萬不敢,前怕狼、後怕虎,在未戰先降的心態主導下,這場仗焉能不敗?香港焉能不死?

《明報》

交通半癱社會半停 政府要有應對方案
大學校園失控,某程度也是香港社會最新情况的縮影。迄今看不到校方和港府有何板斧恢復秩序。昨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回應香港亂局,提出「六個堅定」,包括堅定支持特區政府、警方和司法機構嚴正執法懲治暴力分子,央視評論更表示香港再亂下去,「留給香港社會自我修正的時間不多」。特區政府有責任盡快拿出切實可行方案,處理當前社會半癱瘓局面,多想如何回應社會訴求,以免社稷傾覆。

《星島日報》

大學淪「黑衣領土」 校園高危堪虞
法院前晚應中大學生會會長申請禁制警方進入校園,指出法例容許警方有權這樣做。警方並不熱衷於「進攻」校園,以免造成嚴重傷亡事件,但激進學生打起「護校」的旗幟,招來大批黑衣人來援,結果令校園淪為「黑衣領土」和「軍火庫」,安全風險與日俱增。校方和當局必須急謀對策,果斷行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經濟日報》

阿里來港上市 港要做好兩件事
阿里巴巴要作第二上市,並保持與國際金融的聯繫,尚未國際化的上海和深圳股市並非可行選擇,到倫敦或新加坡等,又難去除一旦西方世界對華打金融戰,華企所受的衝擊,故港股是最佳選擇,甚或是唯一選擇。

《信報》

制亂舉步維艱 樓市跟經濟走
內憂平息無期,港人心痛,經濟要避免進一步沉淪,只能寄望外患不至於把本港壓到斷氣。令人擔心的是,中美元首落實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一直只聞樓梯響,美國總統特朗普則軟硬兼施,周二於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時,一方面重申貿易協議好事近,同時又警告美中一旦無法達成協議,將大幅提高中國貨品關稅,反映中美磨合過程遠非想像般暢順。

《文匯報》

習主席為香港止暴制亂提要求增信心
習主席特別強調,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堅定不移,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這三個堅定不移擲地有聲,向香港和全世界表明,中國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該鬥爭的就要鬥爭」,凡是危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中國必將堅決鬥爭,而且一定會取得鬥爭勝利。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Lessons can only be learned if inquiries are held into crisis
Police are operating in a challenging and, at times, dangerous environment.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armed themselves with bows and arrows and the use of firebombs against officer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people seriously injured as a result of the protests is growing. But there are questions to be asked about the actions of individual officers and the tactics employed by the force. There must be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if the police are to regain public trust and confidence. An impartial fact-finding inquiry is, in that sense,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