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0.24

《蘋果日報》

習近平既丟失美國又丟失香港
正是在習近平的全面攻勢下,美國各界明白再不能繼續以往那種張開懷抱接納中國的態度,他們自覺需要調整策略開始對中國處處設防,並要求政府、民主、共和兩黨在應對中國時採取更強硬及不退讓的態度。可以說,特朗普上台兩年多以來從貿易到國安到科技到地緣策略跟中國針鋒相對,不再客氣,關鍵就在於習近平的自以為是,就在於他決心另起爐灶正面挑戰國際政經秩序。

《東方日報》

倒行逆施種惡果 小恩小惠難救火
特首林鄭月娥提倡「理財新哲學」,表示政府以往「不是太夠膽使錢」,認為未來在開支方面應「大膽一些」。她果真坐言起行,誓要一擲數萬億填海建人工島,雖然全城反對之聲不絕,她在月中的施政報告依舊死心不息,近乎瘋狂的執着,也令市民徹底絕望。這位歷來民望最低的特首,餘下任期如果想為自己的罪過補償,請實實在在地把政府一分一毫都用來紓解民困。

《明報》

蔡英文政府,你們正在消費的是一屍兩命
陳同佳投案,既不是引渡,也不是移交,就是「通緝犯投案」。事件最荒謬之處,就是頒下通緝令的一方,竟然不斷製造障礙,妨礙疑犯投案。為了自圓其說,蔡英文政府內政部長昨天改口,聲稱「從沒不讓陳同佳入境」,只要陳現身台灣,便會立即將他「逮捕」,可是隸屬內政部的移民署一日不撤陳同佳的入境管制,所謂「可到台灣申請入境」,不過是混淆視聽的語言偽術。

《星島日報》

台頻玩政治把戲 藉陳同佳撈本錢
民進黨政府把陳同佳回台安排複雜化,並製造種種障礙,也持續渲染北京和港府向台灣設陷阱的陰謀論,不止要推卸責任到港府頭上,還欲連消帶打,把在事件中說出公道話批評當局的政治對手,包括與蔡英文競逐的韓國瑜,都標籤為與港府和北京連成一線,以此來壓低其民望。

據管浩鳴透露,陳同佳本已買好了昨天的機票,可見他原本打算出獄後與家人短聚即飛台灣,但是台灣當局說法「日日都變」,甚至要二人重新去櫃位申請入台證,打亂了二人行程,也令大眾對他能否在台灣得到公平審訊多了疑問。管浩鳴表示不欲陳同佳成為政治籌碼,這只能是良好願望,民進黨本質是政治玩家,加上大選日近,必會「玩到盡」,所以事件繼續擾攘反覆,實在所難免。

《經濟日報》

讓陳同佳投案 政治勿凌駕司法
在兩岸關係和暖時,一切好辦事,2016年馬英九在任台灣的總統時,港台之間便就香港的石棺案疑犯潛逃台灣,充分協作,台方在桃園機場空橋上將3名疑犯移交港警,港警直到飛機降落香港後才正式拘捕3人,免卻跨境執法的問題。

蔡英文連日遭台灣輿論狠批,在民意壓力之下,她不斷改變立場。其實現時最簡單做法,是參考2016年的港台協作,只是將場地換了在香港機場的空橋。惟是否能實行、該案的司法公義能否伸張,便要看政治是否持續凌駕公義了。

《信報》

脫歐形勢似暗實明 英離大選一步之遙
英國脫歐鬧劇看似沒完沒了,惟今時不同往日,形勢似暗實明,約翰遜幾經艱苦連過兩關,先後贏得歐盟和英國國會跨黨派支持其脫歐方案,認受性已足夠,夢魘所以遲遲未完,全因對英國留在歐盟依然抱有幻想的政客千方百計阻撓脫歐成事。金融市場只擔心英國硬脫歐為全球添煩添亂,不在乎大不列顛在什麼情況下有秩序地與歐盟分手。第三度延期若能為約翰遜年底前解散國會鋪平道路,英國離大選一步之遙,郝爾彬一類只懂「騎牆」的政棍必須面對工黨民望落後於執政保守黨的現實,英民亦未嘗不能釜底抽薪,以選票變相二次公投,盡快了結這場脫歐爛劇,讓國家重新上路 。

《大公報》

陳同佳被拒自首 蔡英文自暴其醜
台灣當局唯恐香港不亂,有目共睹。台灣“法務部”曾對香港建議修訂逃犯條例“樂觀其成”,肯定“這是一個進步的立法”,但不旋踵又翻臉,指斥為“送中惡法”,即使香港通過修例,台灣亦不會同意疑犯移交。最陰險的是,台灣當局收買、煽動香港的年輕人進行暴力沖擊,安排暴徒到台灣接受暴力對抗訓練,並以“人道關懷”為幌子為暴徒提供庇護之所,免除其後顧之憂。香港亂到今日田地,美國的黑手操縱固然難辭其咎,與台灣當局的一再攪局同樣密不可分。

《文匯報》

對教唆干擾選舉行為必須追究刑責
選民不能免受干擾、不能自由安全地按自己意願投票,這樣的選舉毫無公信力。香港不能無法無天、任由暴徒以非法手段剝奪選民投票權,不能坐視暴力影響選舉的公平公正,選管會、廉政公署對近期層出不窮的選舉舞弊行為不能視而不見,應該積極發揮職能,嚴正執法,確保區選公正公平。倘若情況無改善,反而惡化,政府更應再次透過實施緊急法,押後甚至取消本次區選,直至社會回復平靜才重啟,不容縱暴派和暴徒以非法暴力手段操控選舉。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Focus should be on justice not politics in Taiwan murder case
The case has arisen at a time when Taiwan is preparing for a presidential election, due in January. Opinion polls suggest President Tsai Ing-wen has benefited from the crisis in Hong Kong. Taiwan’s response to Chan’s offer to give himself up appears to be an attempt to secure further political capital. But the priority must be to ensure that justice is done.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should be put aside. There will, perhaps, be some comfort for the victim’s family if Chan returns to face trial. The case is shocking and it has caused a crisis in Hong Kong. At least, if justice is done, there can be a sense of clo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