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土力工程處警告:社區發展接近山坡增山泥傾瀉死亡風險

〉土力工程處總土力工程師楊暉(上圖)促請市民在雨季時,特別留意人造斜坡是否有崩塌跡象。

[更新:2019-07-01]

記者: 梁政滔

土力工程處警告,雖然過去10年沒有人在山泥傾瀉中死亡,但由於社區發展越來越接近山坡和斜坡,一旦再發生大型山泥傾瀉,可能會造成嚴重傷亡。

根據土力工程處資料,現時全港已登記的人造斜坡約有60,000個,當中不合標準的斜坡約有18,000個,該處需要按風險程度依次進行鞏固工程。

土力工程處總土力工程師楊暉接受新傳網記者訪問時表示,現時全港登記斜坡中,有大約60%,即約37,000個,在土力工程處於1977年成立前建成。由於香港在六七十年代迅速發展,所以當時建成了非常多的人造斜坡。可是,當時興建人造斜坡的技術較低,而且政府過去疏於監管,故該批人造斜坡很多不符合標準,有較高的崩塌風險,需要進行鞏固工程。

1977年前建成人造斜坡多不合標準

土力工程處成立後,開展「防止山泥傾瀉計劃」,到2010年計劃完成時,已鞏固了約4,600個風險較高的政府人造斜坡,但還有約18,000個政府人造斜坡仍然對社會構成潛在危險,如影響民居和常用道路等,需要加固。為此,土力工程處緊接在2010年,推出「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投放資源處理這批人造斜坡,並同時把防治工作擴展至包括對建築物和主要道路構成危險的天然山坡。

楊暉指出,該批不合標準的人造斜坡,「對市民造成好大風險」,如不作鞏固及維護,恐怕有可能導致1972年秀茂坪山泥傾瀉的悲劇重演,造成大量人命傷亡。

1972年6月16日至18日,香港暴雨連場。香港天文台在3天內共錄得653毫米雨量。其中在6月18日,秀茂坪(上)臨時安置區(俗稱雞寮)的一幅填土坡崩塌,引發山泥傾瀉並導致71人死亡。同日傍晚,港島半山寶珊道一幅天然山坡發生山泥傾瀉,導致12層高的旭龢大廈倒塌,釀成67人死亡。

楊暉指出,在「防治計劃」下,土力工程處會對這些不合標準的人造斜坡,進行風險評分,得分越高代表崩塌風險越大,會優先進行鞏固工程,之後才會維護中低風險的人造斜坡。

每年鞏固150個高風險人造斜坡

根據土力工程處在「防治計劃」定下的目標,政府每年會鞏固150個政府人造斜坡,為100個私人人造斜坡進行安全篩選研究,以及為30幅天然山坡進行風險緩減工程。

政府於2010年至2018年期間,已完成鞏固1,635幅政府人造斜坡(見表1),並針對269幅有潛在風險的天然山坡,進行緩減山泥傾瀉風險工程,如興建泥石欄和防護屏障等。而在2019年上半年,政府共處理了75個政府人造斜坡和17幅天然山坡。

1:土力工程處過去10年完成處理的政府人造斜坡和天然山坡數字

年份 政府人造斜坡 天然山坡
2009 385 – [1]
2010 375 6
2011 173 16
2012 153 28
2013 153 30
2014 154 33
2015 155 33
2016 165 49
2017 155 49
2018 152 25
總數 2020 269

註1:土力工程處在2010實施「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後,開始對有潛在風險的山坡進行山泥傾瀉風險緩減工程。   資源來源:土力工程處

政府無意立例強制業主檢查人造斜坡

私人人造斜坡方面,現時全港有超過20,000個,由業主負責管理。楊暉表示,該批私人斜坡的老化或失修問題並不太嚴重,大多數業主樂意與土力工程處合作,按照該處發出的指引維護斜坡。該處相信,鼓勵業主為人造斜坡進行年檢的做法,行之有效,暫時無需立法強制業主每年為人造斜坡進行檢查。

楊暉提醒業主和市民,特別注意人造斜坡的護面和排水問題。她表示,如發現斜坡防水護面受損,應聘請專業人士把破損位置填補。斜坡負責人亦應聘請清潔工人,定期清理出水管和排水渠內的雜物,確保排水道暢通。

2800個天然山坡需要處理

天然山坡方面,土力工程處已識別出約2,800幅有潛在危險的天然山坡,即過往有崩塌跡象或歷史,並接近建築物和交通要道的山坡。該處根據一套風險評級系統,選出需要優先處理的山坡進行詳細山泥傾瀉風險研究,再按「知危而行」的原則,為對現存建築物和要道構成危險的山坡,進行緩減山泥傾瀉風險工程。

而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市民的保障,土力工程處於2017年研發出「智能泥石壩」系統,並在荃灣深井新村上方的天然山坡設試點。

楊暉指出,「智能泥石壩」系統需要無線衝擊感應器、攝錄機及訊號傳送系統等裝置,當有泥石撞擊無線衝擊感應器時,攝錄機便會拍下現場環境的照片,並透過訊號傳送系統把照片傳送至土力工程處,由該處的專業人員透過照片,評估是否會發生山泥傾瀉。在情況危急時,土力工程處亦會派員前往現場,決定是否需要疏散居民。她相信,「智能泥石壩」系統能全天候監察斜坡的狀況,保障市民安全。

目前,「智能泥石壩」系統也設於瑪麗醫院後方的人造斜坡。土力工程處將會在更多地方安裝該系統,而學校及醫院等設施會是優先設置。

位於深井新村的「智能泥石壩」系統。

市民對山傾瀉警覺性低 

根據土力工程處資料,過去10年,香港沒有再發生過導致有人死亡的山泥傾瀉意外,而自2009年起,香港每年發生的山泥傾瀉均一直低於300宗(見表2)。但楊暉警告:「這趨勢導致市民對山泥傾瀉的警覺性越來越低,忽略了山泥傾瀉的危機。」

楊暉指出,隨着社區發展越來越接近天然山坡,加上本港人口越來越密集,將來倘若發生山泥傾瀉,造成的傷亡定會更加嚴重。她促請市民時刻保持警覺,學會防災避險。

2:政府過去10年每年接獲的山泥傾瀉數字

年份 宗數
2009 101
2010 206
2011 77
2012 163
2013 241
2014 237
2015 161
2016 226
2017 152
2018 253

資料來源:土力工程處

楊暉續指,土力工程處會定期派員到訪靠近天然山坡和斜坡的社區,與當區居民講解提防山泥傾瀉的重要性,學會識別山泥傾瀉的跡象(見圖)。她認為政府應為每個社區規劃逃生路線,當發生山泥傾瀉時,居民便能按照已規劃的路線迅速逃生,減低傷亡。

楊暉又指出,土力工程處會聯同香港天文台、渠務署及保安局等部門,於今年6月啟動為期一年的「晴天行動2.0」計劃,透過公眾教育展覽、講座及公開比賽等,讓市民了解到防備自然災難的方法,同時加強對天然災難的警覺性。

圖:斜坡和擋土牆發生山泥傾瀉前的常見跡象

資料來源:土力工程處(http://hkss.cedd.gov.hk/hkss/chi/awareness_landslide.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