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各懷鬼胎的「同路人」

梁文道於《蘋果日報》副刊撰文,題為《整肅同路人》,批評本土派對傳統泛民主派窮追猛打,把左膠視之為「頭號敵人」,對他們的痛恨程度比共產黨更甚,更舉出法國和蘇維埃大革命等例子,指他們有「歷來激進民粹運動的特色」。

去年突如其來的雨傘革命,的確無法改變人大決定,但卻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生態。和理非信念破產,左膠泡沫徹底爆破,取而代之的是本土思潮和勇武抗爭。泛民既面對建制派步步進逼,「同路人」本土派亦敵亦友。民間左翼或溫和抗爭團體的生存空間更被完全扼殺,大大小小社運明星和團體,革命過後都淪為過街老鼠,對其口誅筆伐的文章不計其數。

然而,對左膠的批評是否無理呢?回想金鐘清場前一晚,要快樂抗爭的左膠盡情狂歡,跳舞開派對唱歌甚麼都有。人必自侮後人侮之,左膠連失敗也要慶祝,又怎能怪人看不過眼?再者,張文光接受《講清講楚》訪問時,說要顧及自身實力,不可能無視北京。且不談他的口吻有如授著泛民皮的建制派,敗軍之將何言勇,既然已經自認失敗者,又怎能怪人興師問罪,甚至取而代之?

泛民與左膠最不滿的,大抵也是本土派「傷和氣」之舉。但請撫心自問,「三日一記招,五日一聯署」的泛民內部又是否真的一團和氣?2000年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內部不同勢力為選情角力,各自謀取最大利益,更有人不惜退黨參選,此後又有少壯派出走。2010年政改爭議,公社兩黨因為「變相公投」而與民主黨交惡。今年,又有新民主同盟指責民主黨破壞區選協調機制。多年來,泛民在立法會選舉,配票能力都不及建制派,除了因為沒有中央在背後策劃,最大原因是泛民黨派各有盤算,更不惜犧牲別人以成全自己。試問泛民中人又有甚麼資格批評本土派?

當然,公道點說,角力是港式比例代表制下必然的結果:要獲取最多議席,既要考慮分拆名單,又要考慮單一名單內的候選人排名。選舉結果又牽涉資源分配,涉及到各人的生存空間,故要平衡各人利益並不容易。可是,正如左膠掛在口邊的「沒有誰比誰更高尚」,指責本土派時請不要忘記,泛民內部也是各懷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