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徵文比賽生活文藝欄

叫莊士敦道的地方 (小品文章參賽作品)

文:黃羲洛 (135090)

 

坐著電車,聽著電話内輕快的歌,對我來説是慢生活的體現。前陣子壓力不大,特意過一天慢生活。

由金鐘到銅鑼灣,中間經過整條莊士敦道。灣仔的人和事,都囊括在這不起眼的電車路旁。轉入莊士敦道,以前有種遊歷巷弄、寧靜悠閑的感覺,可惜已不復再。利東街早就不見了,兩旁的商鋪逐家遷出、倒下的景象,仍然歷歷在目。重建項目都幾近完成,單位都好像賣光。電車在利東街地盤外停下,我看見多座幾乎一樣的大廈,連高度、樓宇間的空隙都幾乎一致。再看看利東街新商場的圍板,就想起當年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接受訪問時的一席話,足以諷刺重建項目不倫不類:

「新商場嘅名叫囍歡里,英文名叫Avenue Walk。玩食字之餘仲要抄埋又一城,人Walk佢又Walk……」

電車在太源街路口停下。我看看太源街,慶幸排檔仍在,但不代表有商販開檔。沒人開檔的太源街,街上多了地產經紀在抽煙。「日昇玩具」、「鴻興玩具」、「蛇王燊」的招牌仍然在太源街舊樓高懸,但買心頭好的人卻很少。不再看到愛高達模型、愛多米卡模型車的人,掛著滿足的表情,抱著心頭好從太源街走出來。閉上眼睛細聽,街上不時傳出鑽地聲音。工程逐漸把太源街的人流趕走,他們會在竣工後再來嗎?

電車繼續行程,在菲林明道交界停下。灣仔的露天市集仍在,濕貨店店主叫賣聲依舊,雄壯的吆喝聲,讓電車乘客紛紛轉身尋找叫賣者。沒多久,一輛巴士飛快在電車後方駛過,揚起的塵埃讓電車乘客,甚至令檔主咳嗽,再聽不到叫賣聲了。街上也多了連鎖店進駐,人流也朝那邊走。露天市集卻無人問津。

電車再緩緩駛入軒尼詩道官立小學外的車站。放眼看過去,小學門外停泊的,都是私家車,甚至有奧迪、保時捷等名車。它們早已取代豐田、五十鈴、猛獅校巴之流。這年頭的小孩真好命,家裏有錢都不坐校車,家裏有人來接放學。官立小學跟國際學校差不多。回想當年,放學在小學門口上校車,當時整條街都是五十鈴校車,最多再加一兩部豐田小巴。轉眼間,快要連校車也不入流了。小學外典雅的墻身,多了學生的畫作,好像替學生炫耀自己一樣,但其實格格不入,好像牆身被畫花一樣。

離開莊士敦道,手機正播放謝安琪的《囍帖街》,心裏特別感慨。這已經不是我熟悉的灣仔,這裏變得太快,我快要認不出。發展是有需要,但保留歷史價值同樣重要。如果發展過速,只顧大興土木,一下子拉倒所有舊的事物,這不是發展,是拆卸。讓人生活在一模一樣的大廈,會比身邊有一本活的教科書好嗎?

《囍帖街》繼續在播,恰巧停在「忘掉有過的家,小餐枱沙發雪櫃及兩份紅茶,溫馨的光景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等不到下一代,是嗎?」一段。看來,以今天的灣仔,過去溫馨的光景已經不在,再也等不到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