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徵文比賽生活文藝欄

區議會選舉結果之我見 (新聞評論參賽作品)

文:鍾嘉雯141015

新聞內容概要
第五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本年11月22日舉行,選舉結果引發全城熱烈討論,有「傘兵」(即去年支持「佔領中環」運動而在今年參選的人)成功取得席位,也有政壇新人打倒連任多年的議員,取替其議席。其中,麗閣選區的選情更令人關注,隸屬工聯會的政壇新人陳穎欣成功擊敗在該區連任12年的馮檢基,令馮失去區議會的議席外,更失去來年循超級區議會參選立法會選舉的機會,被評論為具有「雙失威脅」。

個人對事件的評論
這次區選引起社會注意,結果出人意表,特別是部分政治名人在選舉中落敗,一些缺乏從政經驗的青年則當選。本人認為這除了是更多青年希望投身政界外,還充分反映市民對政治的日益關注。此外,選舉結果已成定案,故本人認為區議員應放眼將來,把目光重新投放於處理社會、民生事務的基本責任上。

(一) 青年參選改變政治形勢
首先,在政壇新星方面,這屆區選有更多的青年人參選,反映新世代希望改變政壇的情況。以往香港市民都被評為「對政治冷感」,年輕一輩的情況更甚,他們對政治不關注,故歷屆區議會、立法會的議席多由連任多年的議員擔任。

然而,這年的情況大為逆轉,年輕議員的參選,令整個香港的政治形勢改變。根據新聞資料所見,工聯會「小花」陳穎欣打敗政壇老將馮檢基,順利取得麗閣選區的議席,便是一個青年參選的成功例子。當然,陳穎欣只是由植根香港多年的工聯會所派出來的新力軍,可視作一個政黨新舊交替的例子,她未必對政治形勢造成巨大影響。同時,獨立候選人的冒起也是值得關注,例如漁灣選區的徐子見便打倒了在該區連任多屆的鍾樹根,他的從政經驗尚淺,暫時並未加入任何政黨,作風仍是未知之數,但可見新一代加入政壇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本人認為這現象與去年的「佔領運動」明顯存在莫大關連。「佔中」令市民喚起公民意識,關心香港的前景,不少人因不滿現時的社會狀況,特別是年輕一代,希望透過投身政界來改變社會。所以,這種現象衍生出一些「傘後組織」來參選,如其中一個組織「青年新政」,便派出鄺葆賢於九龍城黃埔西出選,結果成功得到席位。

政治形勢固然是值得政府、政黨、公眾討論,但更重要的是各界在爭論選舉結果,分析各候選人勝出或落敗的原因,以及各政黨與不同團體的關係後,當選的議員應重新思考香港正面臨的社會問題,以及社區民眾的迫切需要,盡力為市民服務的責任,才能擺脫過往市民對區議員的負面印象,挽回他們的信心,符合選民的期望。

(二) 市民對政治關注
其次,在市民方面,市民對政治的關注度亦大幅提高。根據政府的區議會選舉投票人數統計顯示,今年的全港選民人數有3,121,238人,而投票人數就有1,467,229人,比上屆的1,202,544人多出264,685人,以及比2007年的1,148,815人多出318,414人,數據充分反映出市民對政治的參與度日益增加。

除了投票數字能表現出市民對政治關心外,不少政壇新人當選亦顯示出市民的求變心。市民希望藉投票給新晉議員,來改變過往區議會就是「蛇齋餅糉」的現象,為政壇帶來新氣象。而且,姑勿論各政黨在這次的勝負,或市民的民心取向,把著眼點投放在市民的行為上,亦可見市民對政治的投入。例如漁灣選區的徐子見當選後,市民便到落敗的鍾樹根議員辦事處慶祝,祝賀徐子見「連根拔起」的「創舉」。所以不論市民的民心投向哪位議員,從市民的行為本身便可見市民對政治的參與明顯增強。他們有這種投入,才會出現這種行為。

前文亦有所提及,「佔中」為政治環境帶來莫大的影響。「佔中」的目的是參與者希望能落實普選特首,故這次選舉亦可視作市民表達訴求、意見的渠道,希望議員能為他們爭取普選。

(三) 帶來發展的挑戰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在一份報章中提及她對這次選舉的看法,她認為能從選舉結果中看到社會的撕裂。短期來說,「傘兵」、獨立候選人的加入,的確會分薄市民對傳統建制派、泛民主派的支持,造成民心取向散亂的情況,令議案難以取得共識、落實。然而,長遠來說,政黨更替、政壇改變是社會的必然現象,社會不停發展、前進,一個政黨不能滿足所有市民的需要,亦非單憑替換新血就能符合市民的期望,就像中國歷代皇朝一樣,新皇朝取代舊皇朝的過程。

而且,香港是一個自由競爭的社會,若然只有傳統的政黨執政,便會像以往的香港電視牌照風波般,傳統免費電視媒體壟斷市場,令免費電視發展停滯不前。相反,政府雖然未能按照市民的期望發牌予三間免費電視公司,但有新免費電視媒體加入,亦能達到汰弱留強的效果,促進免費電視發展。政界的情況亦為相似,若只有傳統政黨互相競爭,變相是令政壇發展原地踏步。再說,如果建制派、泛民主派能完全解決市民需要,相信新議員亦沒機會當選。所以,這場選舉為傳統及新晉的政黨、議員帶來競爭,亦帶來發展機會。

政壇的新景象為各政黨帶來挑戰,令舊有黨派不至於停滯不前。可是,各政黨不應著眼於黨派鬥爭、排除異己,而是需要放下成見,新舊黨派互相溝通、磨合,才能針對不同市民的需要、要求來解決社會問題,例如房屋問題、貧富懸殊問題等,為市民服務。

結論
總括而言,這次的區議會選舉為政壇帶來新面貌,亦為各政黨、議員帶來反思、前進的挑戰與機會。香港是一個擁有「言論自由」的地方,但這個美譽在近年飽受衝擊,所以這場選舉正好為議會提供一個機會,讓各黨派除了據理力爭外,更懂得如何在不同政治立場上取得共識,以市民、社會的利益為工作的依歸。

參考資料
1. <政壇老將不敵小花 馮檢基面臨雙失威脅>,港澳版,《東方報業集團網站》,2015年11月23日。網址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51123/bkn-20151123022947708-1123_00822_001.html瀏覽日期:2015年11月27日。

2. <建制派稱區選如海嘯 泛民指黃金比例不再現>,港澳版,《東方報業集團網站》,2015年11月24日。網址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51124/bkn-20151124085351982-1124_00822_001.html瀏覽日期:2015年11月27日。

3. 選舉事務處:《全港投票率增長情況》,2015年11月23日。網址http://www.elections.gov.hk/dc2015/chi/turnout.html?1448787217234瀏覽日期:2015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