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光棍節後遺症

【北京觀察/李春】中國的雙十一「光棍節」,實際上是一個「購物節」。這個「購物節」告訴世界,中國人有多大的消費慾望,有多強的消費能力。也告訴中國的政府,市場經濟有多麼的強壯。

今年中國這個雙十一「購物節」,不去說最後的結果,僅從十一月十一日零點開始過去的七十四秒,淘寶天貓平台的在線交易額就突破一億元人民幣;到十四分零二秒時,就超過五十億元人民幣;到三十八分,交易額突破百億元人民幣,這真的是相當驚人。

「光棍節」本來是要考慮「脫單」人生大事的,結果變成了光棍和非光棍都在那裡「下單」。但在「下單」之後,留下好多待處理的後事。

由於中國新的消費法例,規定可有七天冷靜期,按去年「光棍節」的先例,在瘋狂「下單」後,消費者慢慢冷靜下來,會發現買多了或買錯了,結果就要退貨。於是,在一天的狂熱購物潮後,會有數天的退貨潮。

那「光棍節」之夜變成了「購物節」之夜後,還有一個效果,就是實現了政府之手實現不了的「計劃生育」,因為那一夜不知有多少年輕女性通宵不眠,只是守在電腦傍搶貨。

還有人預計,伴隨著退貨潮,還會出現夫妻的「離婚潮」和戀人的「 分手潮」,因為在這「光棍節」,媒體製造了個「你搶到了嗎」的氛圍,那購物潮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搶便宜貨的浪潮,一搶起來有時會失去冷靜,網上購物不同實體店購物,刷卡時完全是過癮的幻覺,而沒有出血的感覺。

但在這些具體的負面效果之外,還有一種效果,就是一年一年地,為中國創造出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或者說消費主義的成形,這才是世場創出的中國經濟「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