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何時看見香港?

在台灣金馬獎獲取最佳紀錄片的《看見台灣》,月初在香港試播一場,取得熱烈迴響。

尤其是當鏡頭帶著香港觀眾凝望一般都到過的阿里山竹山車站,突然拉開廣角,讓觀眾也看到車站底下那幅蒼白無力、搖搖欲瀉的山坡泥土牆,當鏡頭又帶觀眾望向近年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前往寄宿的清境農場,同樣突然拉開廣角,拍到一片翠綠加上歐陸建築群仿如仙境的山麓下,竟然只靠著一堆貨櫃強撐著,帶來的不但是震憾和詫異,更讓心頭湧起一股對於大自然寧靜芬芳遭到破壞的憤怒!

試播後分享會,也在場的白韻琹說到痛時,涕泪皆出,呼籲導演齊柏林應該將影片帶到全球,透過電影的雙眼,讓地球上生活的每個人都能看清憾動心靈的真貎。一位退休漁農處公務員也特別送上一本漫遊香港郊野公園的小冊《空中漫步》,表達對未來是否能出現一齣《看見香港》的幢憬。

齊柏林大半輩子都在空中攝影,看著台灣土地在經濟發展迷思下如何變色,山河怎樣變異,毅然丟下公務員職位,花了三年時間完成這獨步全球的電影。但我最感動的是,電影沒有煽情或批判,只將美景原始風貌與受污染變異的大自然呈現出來,讓觀眾自行感受。

畢竟經濟發展與保育,絕對不是零和的選擇。平實的呈現,反而更有力量。

《香港心》  陳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