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

令人惘然的現實

野豬《野豬》是去年第四十屆香港藝術節的劇目之一,當時由黃子華、廖啟智、林嘉欣等主演,演員的人氣令這套劇比以往的藝術節節目引起了更多的大眾注意力。棟篤笑始祖、電視/電影老戲骨、結婚生子淡出的女演員在藝術節聚首一堂,讓人不禁疑問:是甚麼樣的故事把他們拉在一起了?

第 一次聽到《野豬》應該是去年在報章的副刊偶爾瞥見的報導,當時已經被如斯罕見的話劇陣容和各名人的好評吸引,但當然和無數曾經錯過過的表演一樣,因為沒有時間/沒有人陪/沒有理由特地掏腰包去看話劇這麼文藝等等的藉口而擱下了。直到今年開學,在圖書館閒逛的時候被我發現了它的劇本,一打開就被劇力萬鈞的序幕迷住了。

【劇透出沒注意】

《野豬》其實並不是關於野豬,而是隱喻那種強權下苟延殘喘堅持真相的精神。故事環繞三個人:為人尊崇的老報人、他的老婆和後起之秀記者。序幕是老前輩在新聞被財團政府完全控制的劣勢下,宣佈退出記者協會致辭後,眾目睽睽下被槍殺。

故事之後講述了在那個社會中政府以福利誘使基層市民走進不見天日的地下城居住,同時把以前曾出現過地下城但發生過嚴重災難的歷史遮蓋。因為傳媒已經被財團完全收購,因此記者再不能把真相傳遞。老報人爲了揭露事件真相,自立門戶並請來旅居海外的徒弟回巢。

整個劇本節奏明快,沒有一絲喘息的機會。從報人開首義正辭嚴地說要披露作家消失、以至政府隱瞞災難的真相,到其後代表“平民”的人叫他不要多管閒事;從義無反顧到意識到真相原來“唔係大曬”的惘然,一切一切,都現實得、香港得令人心寒。

如果你走到街上問問,要安居還是要真相,視真相重於生命的新聞工作者恐怕要失望。從獅子山下創造繁榮的香港人,很多人對生活的願望其實只是”衣食無憂,安居樂業”。說是“知識型經濟轉型”,表面上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碩士博士的“知識份子”,但說到尾,讀再多的書都只是爲了飯碗。

這套劇不禁讓我反思:

讀書不是爲了求知嗎(現在更多是爲了求職)?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人終歸難逃一死,生命的意義真的在於活下去然後活得舒適?

真相何價?作為讀新聞的人,這套劇實在讓我太沉重。

自由何價?它還讓我想起了佔中。如果野豬無論怎撞也逃不出社會的牢籠,它的犧牲仍是有意義的嗎?

不過還是感謝《野豬》,起碼香港仍有空間讓這套劇目上演,讓真相都呈現在眾人面前,然後孰是孰非就由大家決定吧。

【後記】

翻看不同報章對此劇的報導角度手法,也是挺有趣的:

香港文匯報 – 《野豬》尋找城市中的野性: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20/OT1201200006.htm

商業電台:http://www.881903.com/blog/front/blogdetail.aspx?postid=53480&blogid=76

頭條日報:http://www.hkheadline.com/arts/arts_content.asp?contid=116297&srctype=g

蘋果日報 – 元氣堂: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120110/15967967

/藍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