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飲食

三代人的叉燒包

DSC_1695

 

自從點心店得米芝連稱許後,以專賣廣東點心的小店開得如雨後春筍,相比大型酒樓,小店可以做到即叫即蒸,上檯時還熱氣騰騰,點心也不是大規模機製生產,款式與餡料更多元化。 最受歡迎的仍然是蝦餃、燒賣、叉燒包,其中,叉燒包的變化較多,迎合不同口味的食客。

包子在北方是主要糧食,用的是蛋白質較高的麵粉。蛋白質在揉麵團時互相連結形成麵筋,這決定了包子的品質,當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時,在麵團裡形成氣泡被麵筋困住,麵團才會撐起來。麵筋的強度得看食品需要膨脹多少,例如油條,需要過度的膨脹,麵變薄了炸起來才酥脆。麵筋較多的京式包點,有光滑的外皮,吃起來有咬勁,是近年頗受年輕食客歡迎的口味。結合廣東食材叉燒,成為了味道淡而有韌勁的京式口味,若要增加香氣,可以改用煎的方法,底皮金黃香脆,叉燒多汁惹味,相比蒸的更吸引,成為了小店吸引食客的改良版叉燒包。

一般粵式叉燒包用的是低筋麵粉,筋少易於膨鬆,口感也軟一點。再加上小蘇打粉、發酵粉、臭粉等控制膨脹速度和穩定性,還有豬油和糖,外皮幼滑呈裂紋,味道甜,軟綿綿得老掉了牙也吃得下。老人家到酒樓飲茶,吃不了炸春卷,一籠叉燒包可以細細的咀嚼半天。但小朋友要更甜和有咬口的食物,酒樓爽性用西式烤製叉燒包,麵粉加入了牛奶、牛油,最後在包面掃上糖水,烤出來的皮是西式,餡料是港式,口感像漢堡包,名副其實的中西合璧。

口味會隨著歲月而改變,也是個性的表現。下次吃點心時候,不妨留意身邊人的選擇,也許你會對他了解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