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編輯推介觀點

【教學隨筆】記者問波叔值得學嗎?

波叔披戰衣在記者會舌戰群媒,Y2同學看直播體會良多!

黃瑋傑

是次記者會,記者們的目標很清晰,除了瞭解預算案的詳細資料,也想套出一些額外信息。所以,記者們除了會問司長一萬元計畫究竟如何實施,也會問其推出計畫的其他動機。同時,也會因為計畫帶來的後果進行詢問,像是會否撤回樓市辣招以及明日大嶼計畫。

同時,我也學到了要清楚之前發言記者的問題,問過並已回答的就不要再問。要問沒有問過的,或之前避開回答的問題,例如是否為選特首鋪路的問題。也可以選擇轉一下問題的方向,總之誘使受訪者回答。記者也可以根據自己報章立場,詢問一些有關政治的話題,像是蘋果記者詢問為何派錢計畫要和警察預算增加綑綁在一起。

記者會從頭到尾記者和官方都十分有禮,即使是反政府的蘋果。大家都想得到有用的資訊,所以一次問三個問題,也盡量不與別人的重複。所以記者除了需要發問,也需要聆聽。

李舒盈

從記者會中我學到在發問前要做足充分準備,因為問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是一個很大的技巧。並且我學會了不要重複詢問已經有答案的題目,要捉一些不同的角度去發問。很多記者都有問到派發一萬元的問題,但是有些發問內容都大同小異,得到的答案都出現重複,無疑浪費了機會去問其他問題。

黃思敏

體會 / 可學習的地方:

前往記者會前應該做好準備,調查以往財政預算的經驗、經濟發展狀況、各種數字作比較,並且仔細觀察財政預算案,尋找最具爭議性的議題及特別的地方作深入討論,讓市民更了解措施的具體運作情況。另外,亦需要根據社會目前狀況、即將發生的重要事件作推測,考究政府措施推行的目的。總括而言,不同類型的採訪,也應做好事前的資料搜集及了解社會狀況,觀察數字與數字間的關係,問題需要具話題性及建設性,也可大膽根據自己的推測發問,不需要放過任何可能性。最後,我認為每個記者都十分主動和有禮貌,是作為記者的基本素質。

蒙穎琳

我對記者會的體會:

我認為在記者會上記者發問時用字應精簡、尖銳,方便受訪者或解答問題的官員理解,而且問題應該直接簡單,可以避免官員有機會回答時迴避問題或含糊帶過,記者要在聆聽問題是要保持頭腦清醒,以便繼續追問。記者亦要留意其他記者的發問及司長的回答,如果遇到好問題,可以再深入追問

記者會開始前已要做好充分的資料搜集,提前準備好數條問題,避免所有問題都與同行記者重複,然後就沒有問題可以發問,錯失在記者會中獲得官員親自回答問題的機會。而且,提前做好資料搜集例如一些專有名詞或行業術語,在發問時不會讀錯相關名詞,避免給人一個不專業的印象,受訪者亦可能因此簡化答案,不做深入回覆可以避免在受訪者回答問題後不理解答案,記者對回答內容不理解亦無法追問下去。

在記者會上可以看到記者在發問時有信心,態度肯定,咬字清晰。這是我最應學習的地方,不論問題在受訪者眼中的質素是高或低,我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就應發問,因為我不清楚的事情也許有許多人也不清楚不理解,這也可能是一條有價值的信息。

另外,在記者會上記者必須保持頭腦清晰,及時整理及將所有資料分類,於後續寫稿時方便使用,亦可避免寫稿時會遺留相關資料。

洪映雪

從記者會內容有何體會,學習的地方?

第一,在參加記者會之前,一定要對記者會談論的議題有一定認識。在財政預算案記者會上,提及很多經濟新聞專有名詞,如GDP、國際評級等。記者不但要熟悉這些名詞的意義,更要對香港和國際經濟有一定認識,才能問出有深度的問題

第二,在參與記者會時,不但要留意官員的回應,還要留意行家問了甚麼問題,方便追問。有時官員在回答記者問題是不夠詳細清晰,若有留意其他記者問了什麼問題,有助避免問一些角度重複的問題

陳旖

從整個記者會過程中,我發現記者們大多都圍繞住幾個最為受大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去延伸發問,而且發問多較為表面,都是先提採訪對象熟悉的和相對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從中,更加體會到單獨採訪的必要性,可以確保每條新聞的獨特性,而非全部報館都圍繞同一焦點。同時我體會到在準備問題時最好要精而簡,因為發現在記者會中有些發問過於冗長,反而失了聚焦。

郭曉雯

在這個記者會内容中我了解到記者在提問司長問題前都會有一些明確的資料支持自己的問題,以及問題的內容不止限於財政預算案,會將一些政府政策等有關連性的問題一同提出,例如有問題提出明日大嶼在現時財赤的情況下會否令政府庫房壓力增加等,這些有關連已提出的政策都可在現時的情況下再更新現況,最重要的是作資料搜集以及提出真確的數字支持問題,例如一些過往的百分比和現時的百分比作比較,了解政府會如何作出措施處理數字上的轉變,加上社會現況再加強問題的迫切性等,我認為這次記者會中令我覺得值得學習的是每個記者都能在短短數條問題以及有限的時間中表達到自己的問題以及控制到個人的態度,而且記者手上定有大量的資料,而在大量的資料中找到支持自己的問題的論據也需要十分精準的了解以及判斷。

關海儀

而在記者會內容的體會和學習地方是,我會覺得如果要在這一個場合發問,我一定會感到十分的緊張,一來時間很短人很多,二來提問的人有很高社會地位。而且如果要發問就必需要提前記低,之後再要有組織的去發問,不然太緊張就會把所有的內容都忘記。另外,不要重覆其他記者的提問,我也認為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記者會上有很多人也是重覆發問差不多內容的問題,因此未能帶來太多的作用和意義

總結:

同學從直播的體會頗貼身、貼地,像:懂得提問也要懂得聆聽,才不會令子彈亂飛,問完又問;能追問好的內容,功夫要到家,準備是關鍵。如果沒有抓住核心問題作明確提問,肯定徒勞無功。

新聞從業者是一名信差,如何準確傳送訊息?美國《波特蘭市俄勒岡人報》 (Portland’s Oregonian) 的編輯在對該報所犯錯誤進行審議後得出結論,導致這些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依賴記憶;

自以為是;

用第二手消息來源;

這都源於沒下苦功吧!大家謹記!

宋淑慧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
資深傳媒人

(封面圖片:鄧佩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