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編輯推介觀點

【教學隨筆】記者問得好 波叔答得妙?

今天新聞焦點仍是財政預算案,波叔披戰衣和電台聽眾交手,又在財務委員會接受立法會各議員挑戰…… 而昨天在記者會,他亦面對群媒質詢,請Y2同學看直播,學習記者如何發問……

同學分享了他們認為那些問題問得好:

鍾沛詩

問題:

  1. 《東方日報》:政府財赤1400多億,為何仍然大灑金錢每人派10,000元?這是政府為了「補鑊」和救民望的措施?政府只會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漠視未來的財政經濟健康埋下庫房炸彈?
  2. 《蘋果日報》:政府制定預算案有否參考林鄭月娥向中央政府提交的「抗疫工作報告」?其中有內容提到要令建制派在立法會選情轉危為機,而派錢正正在立法會選舉前夕,是刻意安排?司長不願意抽取預算案分開審議是否一個政治考慮?為何具爭議性措施如增添警察裝備要與派錢綑綁一起?是否要議員「硬食」?

原因解說:

我認為這兩條問題比較好是因為一針見血,夠直接,而且是廣大巿民希望知道的問題。身為記者發問是代表巿民了解預算案的詳細內容,兩條問題均提出質疑是否預算案會對港人不利、捆綁式要求巿民接受。而兩條問題均較尖銳,且有加入現時政治環境不佳(什麼意思?)的背景發問,令問(題)不只限於財政預算案,而與政治打上關係。加上,問題舖排良好,有足夠的資料作支持,令答案幾乎呼之欲出,以「進逼」的方法發問,期望得到一個好的回答。

陳林明

我認為第一條問題問得好是記者問司長:「坊間很多行業經營狀況很差,叫苦連天,有很多公司已減薪及裁員,為何公務員不但沒有開源節流,反而更增加人手至六千多個呢?為何不考慮凍結人手?」

我欣賞記者以對比方式,突出記者提出建議的重要性,以及向司長實行的措施提出質疑。記者以婉轉的方式表達建議,不但讓司長回應有關建議的優缺點,而且提供機會給司長向大眾解釋為何增加人手,以解釋公眾疑慮。加上記者提出實質數據「增加六千多個人手」,數字數據能增強問答的說服力,因為顯得有做足準備功夫。

我認為第二條好的問題是「得知明年3月31日年滿十八歲或以上人士合資格申請一萬元,想知道會否有什麼年齡組別的人士會優先處理?為何這次派發一萬元,比過往多,而不是其他金額?」記者提出了派一萬元計畫的日期及內容,並針對當中的細項提出質詢,也吸取過往經驗,知道以前都會有優先處理文件的對象(什麼意思?),可以讓司長以對比過往的方式,容易讓公眾清晰明白新措施的分別。

陳樂林

Q1 針對企業特惠低息貸款,現行有些公司面臨結業,有人可能會用貸款處理遣散費或者取了便走,當局如何確保企業妥善運用貸款?

原因:

記者能夠針對計劃的漏洞提出疑問,明確精簡地指出有可能的漏洞情況。現時不少中小型企業面臨倒閉,計劃估計動用資金為183億元,是一個不少的數目,相信市民會想知道這183億元是否運用妥當。記者觀察入微,指出當中存有漏洞,他們有可能借貸後只用作支付遣散費,政府究竟如何確保企業妥善運用貸款成疑。

Q2 有關派發一萬元方面,你指措施可以令700萬人受惠,但開支涉及710億元,當中的10億元是否行政費?回看以往派錢的經驗,行政費只是一億至三億元,為甚麼今次的費用會高了?

原因:

首先,記者大膽推測並提出疑問是很好的做法。其次,我認為這條問題十分聚焦, 同時能分析過往經驗,找出數字之間的關係。在以往派錢的經驗中,行政手續錯綜複雜,令行政費高達3億,被市民怒轟。 因此,若果這次行政費高達十億元,相信會是許多市民關注的點。

黃曉晴

  1. 挑選兩條你認為好的問題,解說原因。

第一條是Am730記者問社會經濟情況不景,好多中小企公司都以減薪酬、放無薪假期、刪減人手等去應付經濟的不景,但政府官員仍然有調升薪酬,為什麼以及會不會政府班子帶頭凍薪甚至減薪?

我認為好是因為這些都是市民想知道的問題,市民大多數都認為援助不足,政府未能做實事,在現時民怨很重(深)的時候,但政府官員的薪金仍然高企,相信是大眾都摸不着頭腦(大眾都難接受)。

第二條是蘋果日報記者問警隊的撥款同全民派錢歸納在同一個立法會議程(《2020年撥款條例草案》)共同審批,為什麼不分開獨立審批,是否有捆綁議案一起通過之嫌?

我以為好是因為此事的確具(備)受社會爭議,現時警隊的聲望十分低,市民都認為警察不能保護自身的性命及財產,反而對社區造成威脅,那為什麼仍然要增加撥款?只是許多市民都想質問的問題,能夠帶出大眾注意的事,能幫助普通市民發問問題。

關熹蔓

在記者提問環節中,有兩條問題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一條問題關於本年度財政赤字,記者問之前司長曾稱如果財政赤字佔GDP 3%以內,便達到國際可以接受的水平,下年度財政赤字占總GDP 4.8%,是否代表已去到國際不能接受的水平,是否需要擔心香港國際評級會下跌。

從這條問題中可見記者在提問前有做資料搜集,能準確引用司長之前曾說過的話。記者提問亦具針對性,先引用司長早前所言,再一針見血地指出香港將有可能面臨的國際問題。財政預算案公布細節甚多,但記者亦能準確地指出下年度香港財政赤字及佔總GDP的百分比。

亦有記者問到政府出現財政赤字,為何仍然堅持不論貧富,實行全文派錢,是否以此作為「掩口費」,平息民怨。

記者問題直接了當,沒有拖泥帶水,用「掩口費」三字質問政府今次的派錢計劃,用詞一針見血。記者所問的問題亦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沒有偏離主題。

黃思敏

問題一:

政府指派糖措施能惠及約700萬人,但措施預算為710億,多出來的10億是否行政費?以往行政費大約1至3億,為何這次需要10億?

原因:

記者觀察入微,看出數字之間的分別與異常,並且與以往的經驗比較,這次的行政費比以往高出3倍以上,有燒錢的嫌疑。「派糖」程序複雜,行政費往往是「派糖」措施中備受爭議的一環,根據以往的經歷,行政費即使只有3億仍然受到廣泛討論,具爭議性。雖然已有多次「派糖」的經驗,但行政費不減反增,這次預算預留10億作為行政費,數量龐大,是措施的焦點之一。

問題二:

為何「派糖」措施不從預算案抽出,注資防疫基金,與具爭議性的增加警隊資源方案綑綁,是否希望藉此逼市民接受?

原因:

香港經濟陷入困境,政府大手筆提出利民措施,財政嚴重赤字,但同時於增加警隊資源上投放大量金錢。增加警隊資源並無逼切性,無助振興經濟之餘,需要消耗大量金錢,減低日後推出紓困措施可使用的資源,同時措施亦廣受批評。政府將所有議案,不考慮其爭議性綑綁表決,的確引人懷疑,是否利用利民政策舒緩市民情緒,接受不必要的支出。

林旭君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2月26日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多項派糖方案,在記者會中陳茂波被問到在警隊開支數目加了很多,現在坊間民調亦反映,其實很多市民對警隊的表現是相當不滿,這樣會否令社會更加撕裂?我認為這條是一條好的問題,因為現時社會的氣氛緊張,不少人對於警方的拘捕行動和清場手法不滿,明報民調顯示,受訪者對警方的信任平均只有2.6分(10分滿分)而在警務處列出的開支中,用作購置和更換警隊特別用途車輛、包括水炮車和裝甲車等,令人聯想到今次的撥款是支持警隊的暴力。

而另外一條問題是有關全民派錢,參考派四千元的經驗,其實由宣布到市民真真正正收到錢都足足用了年多時間。原意派這一萬元是想幫助市民,但其實是否真的能夠幫助他們?我認為這個問題不錯,因為上半年社會事件影響經濟,現在又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經濟進入嚴冬,現在派一萬元是想振興經濟,刺激消費。如果現時派一萬元的處理不當,情況與當年派四千元一樣,過了最困難的時間,這一萬元就失去原本的意義,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問得不錯。

薛詩敏

信報記者提及到大部份香港人都想問的問題,為何今年派錢措施涉及的行政費用為10億元比以往的1-3億元高出3-4倍,她在這個問題上帶出了派錢的方法的核心問題,就今次的行政費用會比以往高出幾倍的原因是否因為手續變得方便快捷可以令市民更快收到款項比如以電子表格去填寫資料或其他更快的方法,又是否會考慮因應每個人不同的狀況例如年長市民或者對電子產品不熟悉的市民同時提供以傳統書面表格的方式去申請。

另外蘋果日報記者的問題亦十分值得參考,他提出了另外一個現時社會大眾非常關注的另外一條問題,今次財政司司長突然360度轉軚順應各政黨以及民意派錢是否因為司長個人的政治立場或某些政治因素的原因而制定今次2020年的財政預算案,例如根據以往派錢經驗,整個過程由落實派錢到市民收到錢大概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但今次卻預期整個派錢過程會在暑假前完結,正正是立法會的選舉前,連同財政案裡提及的對警務處的撥款,同樣亦是現今社會大眾關注的核心問題。


總結:

希望同學能從直播偷師,掌握提問的技巧和風格,記者實現有效有針對性的提問是採訪的關鍵。

新聞從業者往往會被賦予「真相尋求者」(truth-seekers)、「真相講述者」(truth-speakers)和「權威的真相揭露者」(authorized truth-tellers)等角色。

有採訪自由及提問機會方可完成任務吧!

宋淑慧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
資深傳媒人

(封面圖片:梁思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