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編輯推介觀點

【教學隨筆】撞上鐵板 碰到一臉灰

我們下一代的語言和思考方式有時好奇特,但我也反思是我的問題還是其他,因此,寫出來想大家給意見。

例子一:姓賴。

我經常在採訪寫作課時講一個故事。

有一年評改同學的實習報告,他投訴去某媒體做實習記者時,被派去地產版採訪,他投訴在學期間,老師都沒教地產新聞,令他不知所措⋯⋯我看了心內有火,找他閒談,和他說:全世界的新聞學院都沒可能這樣教採訪寫作,舉例說明,點逐樣教你對著乞丐要這樣訪問,對著王子就那樣採訪⋯⋯如果用此方式,我誇張說「十年都教不完一科」,更何況身為大學生還以爲等老師硬塞東西入腦,是大學所為、大學生應有態度嗎?

老師堂上講了基本採訪及寫作技巧,大家要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拿了這鎖匙開出自己的天空,什麼都賴學校,怨老師,怪別人,有想到自己的責任嗎?

然後我再問:你在港出生、長大嗎?香港人買樓都關心什麼難道你不清楚?

他一一答道:樓價、發展商、附近交通、校網、建材、設施、房貸⋯⋯

讚他「全中」,所以怎可能不知道採訪什麼?記者要滿足讀者、提供他需要的資訊⋯⋯作為社會一分子,你怎可能不掌握社會脈搏?

例子二:偏差

上堂經常要同學發言,這和教的科目有關。我常強調:做記者點可以不發問,你不是錄音機。但問他們問題,答案有時很「意外」,像這天又講起上面的例子,問同學:如果你買樓會關心什麼?

他説:樓價。

點解關心樓價呢?

因為我無錢買。

呀,這答案真是大學生經思考後回應的嗎?我很坦率説出不滿⋯⋯樓價高或低反映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政府規劃及建設問題⋯⋯太多了,一句「無錢買」能看到同學有多少內涵嗎?

又如:經常問同學,上次講突發新聞的特色?你可以講一些內容嗎?一定有同學會這樣答你:我上次無返,唔知喎⋯⋯還一副不以為然表情,好似讓人碰上鐵板,好得戚!

其實,這不正正反射部分學生求知非但不渴甚或無所求嗎?在上學的路上,有心去追求學問嗎?

我心戚戚焉!

★宋淑慧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
《星島日報》、《星島晚報》前總編輯

【教學隨筆】一個「宋大姐」集結「老總房」以經驗啓發學子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