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編輯推介觀點

【教學隨筆】千年古題值得採訪?

今驚蟄………可惜今天無法帶學生去採訪

好多年都有和同學去銅鑼灣鵝頸橋底採訪「打小人」,因為公眾地方無人有權驅趕我們…….

但驚蟄「打小人」每年有,如此例牌值得採訪?

值得——因為這千年古題仍萬年青、萬古長新,同學在現場總有新發現,可以發揮採訪技巧,可以訓練設計問題……

宏觀而言更可體會中國文化、民間風俗……還可以探討香港這現代化都會怎可能有人「迷信」打!打!打!就消災解難及趕走身邊小人……

曾經去過鵝頸橋底採訪的同學甚至有發現很獨家的「打小人」故事,如:「驚蟄」當天,鵝頸橋底攤檔生意太興旺,有檔主更從內地聘黑工扮專業「打手」應付排山倒海的顧客;更多的是見過來自不同地方如:日本、台灣的新聞台和我們一起在採訪;而觀光客來打卡的當然更多……因此,警方亦派員在場維持秩序。

到現場採訪前,一定請同學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再從這些資料中去發掘針對性的議題,故事是軟是硬是特寫是人物訪問先想好……並且就此設想問題,完成自己設計的主題內容。那麼,同學的新聞故事會更有特色,更吸引讀者。

相反欠準備,臨場執生的同學經常在現場晃來晃去不知從哪個角度切入,浪費時間……,可見做記者不思考採訪大綱會事倍功半,成績單普通不過。

當然,採訪大綱寫好了,非代表一成不變,遇到突發事故,舉例有客人因排隊爭先恐後衝突打架,故事內容就即時變更吧?靈活變通才是採訪記者要把握的技巧。

去現場觀察,看看各小攤檔的運作方式,那些老婆婆打小人時口中唸唸有詞,同學既要記錄、拍照、採訪,能否完成任務,其實不容易,就算忙著做生意的店主肯開腔講幾句,來幫襯「打小人」趕走「霉運」的客人防禦心較重,多數不肯拋頭露面,那麼,同學更加要動之以誠希望他們能透露一些「小人」打的是誰了?

記者這時候都會假設一些單位人物,如:老板、老公、政府首長….. 引他們代入,搭上順風車瀟瀟灑灑不得不「呻」幾句,這樣話匣子打開了,通常就開始聊起天來,一來一回,故事的素材就湧現了。至於店主只好選在她停手休息、比較沒人潮的時候和她聊聊………這些見慣世面的老人家反而甚少拒同學於千里,看看之前同學們完成的成品……..

筆者提供圖片

驚蟄打小人是否值得採訪報導?明報上周末 (2020年02月29日) 就有此專題介紹。/筆者提供圖片

宋淑慧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