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導文摘

【導文摘】白先勇:香港有責任保育繁體字

原文摘自【灼見名家】
2015年8月27日

較早前,台灣著名文學作家白先勇教授應邀到港大同學會書院演講,內容為「在全球化大趨勢下,怎樣保持中國文學的地位」。這次分享,其觀點精闢獨到,有助同學們了解中國文學在全球的定位及如何保育中國文學。活動分為演講及對談兩部分,今日刊登演講內容。

PaiHsienYung-20140913-3

文字最寶貴

「若要保持中國文學在國際的地位,必須先保護好我們的文字。一個國家的文字是最寶貴的,文字的重要性在於把民族統一起來,將整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保留下來特別是中國的象形文字不論經歷過多少朝代仍能保存至今。例如,我們仍能閱讀及朗讀出中國幾千年前的《詩經》、《楚辭》,相比起英國的古文,時至今日已經不能理解,無法朗讀出來。在這方面,中國文學實有其了不起之處。」


香港有責任保育繁體字

「香港有責任好好保育繁體字。除了台灣以外,香港就是唯一一個保存繁體字的地方。繁體字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美,每一字都如畫一樣,例如繁體字的 『飛』字,就如鳥兒的兩雙翅膀伸展開來一樣,形態上就已經很美。可惜,經過中國大陸的簡體字改革之後,『飛』字只剩一只翅膀了。雖說是希望借用文字改革來普及教育,但我認為這一點是不成立的。香港、台灣都用繁體字,但教育的普及程度一樣很高,港台的地方都用繁體字,但兩地的識字率並沒有因此而減低。簡體字將中國文字的美破壞了,形態上就徹底破壞了。以書法為例,中國書法是其中一樣非常重要的藝術,展現了文字的線條美。而書法本身有自身的一套原理,必須以繁體字來表達,所以即使推行簡體字改革,但在書法界裏,依然使用繁體字。由此可見,繁體字的重要,所以在全球化這場大洪流裏,香港絕對有責任保護好繁體 字。」

增加文化認同

「若要使中國文學能立足於國際,必須先加強文化的認同感,要增加民族自傲。自五四運動以後,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極深的影響。而到現在,人們終於開始檢討自己的文化,思考要如何保存及發揚中國文化,現在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讓我們重新建立中國文化。

而隨著中國於國際間的地位日升,加上十多億的人都用中文,所以中國文化、文學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可惜自五四以來,文字、文學都有很大變化, 不斷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使中國文學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性。相比從前的巨著,如唐詩、《紅樓夢》等等,在這個世紀,中國文學的成就有所落後。我認為終究也是受西方影響太深,整個中國文化被打碎了,國人還沒有重新建立好文化意識。但慶幸的是,在這個世紀,沒有革命,沒有戰爭,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去重建、重整文化。我們一方面需好好重建中國文化,另一方面亦要增加文化認同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文學、文化屹立於全球。」

「香港有潛質作為文化推廣基地,宣揚中國文化。第一,香港有創作自由。在華人世界裏,創作自由是一種奢侈品。在香港這個地方,從沒有禁一本書, 這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創作,就是需要這種自由,作者喜歡寫甚麼就寫甚麼,不用害怕政治因素等等。第二,香港有經濟條件,很適合作為推廣中國文化的基地。例 如,若香港的同學有志從事創作,這是完全可能的。以小說來說,香港這個地方多麼特別,每天都發生很多事,這幾十年發生的事情已經可以寫一本小說,還有就是大學三改四,可以吸納更多人才到香港,有利香港作為一個結集點去推廣中國文化。所以基於上述條件,香港絕對有能力作為文化推廣的基地,好使中國文化、文學弘揚於國際。」

背書背出「底子」來

「我的中文底子,是在香港讀書時,背書背出來的,所以同學們也要多背書,提升中文能力。我在九龍塘小學唸小學,而中學則在喇沙書院。小時候要不斷背書,中學時已經要背白居易的《琵琶行》、《史記》,中文的底子就是這樣背出來。在此,我希望同學們好好利用年輕的時間,記億力最好的時間,多背點書,絕對是大有好處,例如可以背詩,詩在中國文學裏最美,值得多讀、多背。不管同學日後的工作是醫生也好,金融也好,若能在年輕的時候,多唸中文,多讀、多 背,有了文化的底子,一定畢生受用。」


文學的作用

「文學的作用在於情感教育。文學的確沒有實際作用,但文學與科學的目的,都是為人服務。文學教人學會同情,學習了解『人』。所以,雖然我們處身於科技年代,但我們更應該保持自己的文化認同感。」

推廣崑曲,弘揚中國文化

白教授近年致力推廣崑曲,他希望保存崑曲,更想借此推廣中國文化。 「崑曲糅合了音樂、舞蹈、文字、戲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藝術。我希望藉著在世界巡迴導演,借崑曲這個媒介,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之美。有一次,在倫敦表演完後,有三位年輕人來找我,他們眼都紅了,覺得非常感動。這三位年輕人認為有人把這麼美的東西,帶到英國上演,而剛好他們又能在倫敦這個文化中心,看到自己國家的文化能弘揚海外,大放光芒,為着能夠擁有這種民族自豪感,覺得非常感動。同學們都要牢牢記著,我們的文化有幾千年輝煌的歷史,同學們一定要自我肯定,有了這種自我肯定,就能在全球化底下順勢而行,不被淹沒。」

PaiHsienYung-20140912-3
白教授近年投入崑曲藝術復興事業,引起極大迴響。 (亞新社圖片)

講者介

白先勇,民國二十六年生,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台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有《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長篇小說有《孽子》,散文集有《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 舞台劇劇本有《遊園驚夢》、電影劇本有《玉卿嫂》、《最後的貴族》等。近著有《父親與民國》、《牡丹情緣》、《止痛療傷》。 近年投入崑曲藝術復興事業,其《青春版牡丹亭》引起極大迴響,獲得各地學者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