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專訪

【人物特寫】老農田創辦人葉子盛:我為兒子,我為父親

︳記者:陳穎文   ︳

「社會認唔認同我唔重要,身邊嘅人尊唔尊重自己重要啲。」葉子盛身穿淺藍色、有些泛白的牛仔外套,披著一頭深棕色微卷的中長髮,坐在自己的農莊──老農田。雖不是典型農夫穿水鞋、戴草帽的造型,他已經營老農田近17年,農莊同時有租地耕種和教授有機耕種服務,從而滿足葉子盛的理想──讓人卸下裝備,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去過老農田的,或是聽過葉子盛的故事的,可能對這想法並不陌生,但原來葉子盛無論對耕種,還是對建立人鄰的堅持,或多或少,都是受父親影響的。

葉子盛從小看著父母落田耕種,每日放學回家便是對著15萬平方呎大的田,看著父親在田裏幹活,「農民子弟就係日日睇住阿爸阿媽喺田裏工作」。他形容爸爸「農民」和「父親」兩個身分是互相緊扣的,自己緊貼他的工作,有時連學校通告也要走入田裏,給父親簽名,不像城市的孩子般甚少接觸父母的工作。然而,葉子盛當時並未發掘到父親的好,雖然從未看不起他,卻不太尊重。「我細個嗰陣唔覺得阿爸好醒,尤其是啱啱喺求學階段嘅時候,就會覺得自己諗啲嘢最叻,我啲嘢(想法)係新嘅,阿爸啲嘢係舊嘅。」

直至1999年尾,葉子盛決意創辦老農田,當全職農夫,父子接觸比以前多,兩人一同在幹農活,自此從父親身上發現到受用一生的待人方式。當知道葉子盛要做農夫時,他的父母都反對,原因離不開不想兒子從事艱苦的工作,而且「冇出色」。「當我返去耕田嗰陣,阿爸梗係鬧,仲鬧得好緊要。」但父親仍然每朝早花兩三小時,到他的農場幫忙,一邊傳授耕種的知識,一邊在談話間不斷批評創辦農場是「戇居」的,當葉子盛描述父親當時矛盾的表現時,亦難掩笑意,黝黑的大眼睛變得彎彎的。

葉子盛經常要到粉嶺聯和墟內的小鋪買水管、水喉等農場用品,「我自己去嗰陣,冇人識我係咩人,只係一個(普通)客咁樣」,但當他和父親一起去買東西時,店主們紛嘆道:「哦!你喺福建葉(葉子盛父親之暱稱)個仔啊!」然後對他十分親切。葉子盛從此發覺父親雖然1972年才到香港居住,又是外省人,卻認識很多不同店鋪的人,擁有很好的人脈、人鄰關係,「佢(父親)唔識講廣東話,但個個都好尊重佢,我就好似承繼左少少佢個人脈咁」。

「比起大學講師,草根階層嘅人仲影響到我多啲。」葉子盛輕輕搖著頭說,「大學講師講既文學哲學,都唔係自己嘅故事」,他形容那是又空白又假的內容。從父親身上知道,自己能從無名小卒中學到無價的知識。葉子盛未創辦農莊時,曾在綠田園基金打工,認識了一位叫財叔的工友,「財叔啱啱嚟,唔係好出聲,但我見佢搭個棚好靚,移苗手勢好好,比其他工友識種嘢好多」,當他請教財叔時,財叔謙虛地說自己讀書少、不善耕作,「但我見佢啲手勢絶對唔差得過我阿爸,甚至勁過添,所以想搵佢學嘢」,之後知道財叔靠耕種養大仔女,對他更感尊敬。

現在2016年,角色交換,葉子盛不只是「福建葉個仔」,而是帶著想開農場的學生走訪不同賣水利設施、種子等小店鋪的「葉Sir」,把父親當年建立社區脈絡的一套付諸實行。「而家好多人覺得自己爭取到啲嘢係我叻、我本事,但我覺得個人爭取到嘅嘢唔多唔少帶啲運氣同機遇,真正嘅本事係到六七十歲嗰陣仲贏到份尊重。」他教導學生要了解別人的生活圈子,尊重每一個人,像自己父親一樣,把這種妙不可言的人鄰關係和經驗傳給新一輩。

葉子盛今年43歲,早已不只有「兒子」的身分,更是一對兄妹的父親,兒子讀小學二年級,女兒則讀一年級。有人說:「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在一對子女準備入學時,碰巧葉子盛的哥哥從事教育範疇工作,對子女入讀名牌學校能走點捷徑,因此身邊的人七嘴八舌,說著不同意見,太太Shirley「唔知點算」,不知應讓他們讀名校,還是普通學校。葉子盛則認為讀什麼學校也無所謂,「小朋友嘅長大(過程),你唔可以將責任推晒去學校度,大部分(責任)都係家長」,不要求子女日後有高薪厚職,只需要他們有擔帶、不怕辛苦,做個好人,「我要畀個仔讀到大學碩士博士,然後做教授好,定係做個(品)格好嘅人好啲呢?我寧願佢讀少啲書,做個好人喇」。最後夫婦倆得到共識,選了所校風好、學位多的學校給一對子女。

「有時父母諗得太多,個個都想畀最好嘅嘢佢(子女),我覺得最好嘅嘢就係啲小朋友應該夠堅強,待人接物有正確嘅人生觀,做個好人」,因此葉子盛認為孩子的責任在於父母身上,「如果我要使橫手俾佢讀名校,咁即係我已經其身不正啦」,他寧願子女「沒有競爭力」,但可以開開心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做那些事的過程中,捱著辛苦的日子,從中得到金錢不可取替的快樂。

每逢假日,老農田總不乏葉子盛一對子女的身影和笑聲,一男一女,相約的身高,也許是遺傳了爸爸的手長腳長,在農莊裏時而跑跳,時而攤抖。很多人問過葉子盛這個問題:你會希望子女做農夫嗎?他答案從未變更:應要讓子女走自己的路。古語有云:三十而立,他從不期望子女會早早決定日後的理想,若他們真的想清楚要做農夫,「可以承接阿爸嘅嘢,但都應該要有自己嘅諗法加落去,咁樣先會有活力,而唔係純粹看檔」。

「我阿爸教識我點樣待人接物」、「我塑造緊對仔女嘅將來,希望佢喺個性上嘅發展多於技能上」。葉子盛為兒子、為父親有著截然不同的身分,而當中帶著一份無形的、父傳子的價值觀,一對子女笑著問他蕃茄怎樣摘下來,就像當年要辦農場的自己問父親菜要怎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