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專訪

【人物特寫】無國界義工創辦人之一黃進光的義工情緣

︳記者:崔嘉兒   ︳

香港經常被人冠以「冷漠城市」之名,皆因市民都不太熱衷於義務工作,凡事以利益為先,以此作為做每一件事的首要條件。不過,凡事總有例外。黃進光,是無國界義工(無記)的創辦人之一。人稱黃Sir的他,在2000年成立「無記」,在2002年向政府申請領取義工機構牌照,正式創立「無記」。多年來,黃sir一直堅持他的義務工作,從未想過放棄。

黃Sir於1997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的社會工作系,他所就讀的學科亦對他決意成立「無記」有不少的影響。他邊看著電話螢幕上一家三口的合照,邊道出主要驅使他創辦「無記」的原因。成立「無記」前,他在社福機構工作,主要在兒童中心服務。其後,機構需要進行資源架構重整,結合兒童中心與青少年中心,成為青少年綜合服務隊,黃Sir指「這是全港首創!」當時一眾義工朋友都很喜歡做義工,可是很多人都把義工的位置放得不高,視之為閒時活動,對這項工作不太上心。因此黃Sir與其他義工朋友開始構思成立義工機構。

「成立一點都不困難,但維持機構的運作就很難。」黃Sir嘆氣說,因為成立並不需要花任何金錢,只要有會址,然後申請社團註冊便完成所有手續。他更笑說,「以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成立機構不是一件難事」,當機構一旦成立便是合法,可以向政府部門申請津貼。不過,維持機構的營運卻遇上不少難題,「這真是一門功夫」。

黃Sir用手指玩著桌面上的紙屑,邊說出維持機構運作的辛酸,「當『無記』接觸的範疇愈來愈多、舉辦的活動沒有場地,連辦公室也沒有時,便開始萌生找一個落腳點的意念。當時仍未有辦公室,義工只能在公園或快餐店裏佔用一角,徹夜開會及完成要做的事宜。」他更明白到不能夠一直付出但是沒有任何收入,於是「無記」第一個提供的收費服務就是兒童托管。

在「無記」成立初期,黃Sir與另一位創辦人共使用了100多萬元的積蓄,而在成立的頭6年,黃Sir更是一邊上班一邊營運「無記」。不過,黃Sir堅定地說:「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無國界義工這個義工機構,反而在2004年一度考慮放棄當時的工作。」最後,一心為社會服務的黃Sir決定放棄工作,全天候處理「無記」的一切大小事務。幸得黃Sir的堅持,「無記」發展至中後期已變得有聲有色。「我在2006年遇上一群很好的義工,幸好有他們幫助機構發展。」黃Sir心滿意足地道出「無記」現時已上軌道,辦公室由舊時只得他一人打理,發展成現在有5名職員,而活動數量亦由數個活動增至130多個活動。黃Sir把這一切歸功於幕後的一眾義工,表示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無記」不會有現時的規模。即使在營運「無記」時會遇上各種意料之外的阻礙,黃Sir都會絞盡腦汁想辦法一一解決面前的難題。似乎在黃Sir的字典內真的沒有放棄二字。

談到「無記」的未來發展,黃Sir表示,在這數年間眼見「無記」已經發展得不錯,有意欲把「無記」交給年輕一輩繼續營運。「只要有能力並有心做的人就能接棒,我不會擔心將來的發展,我相信他們!」黃Sir又強調「無記」不是要突破服務的數字,而是追求服務的質素。「無記」過往大多是為兒童、青少年及長者服務,但在未來的日子會繼續開拓不同範疇的活動,黃Sir現時亦致力與其他團體開始為香港的弱勢社群提供服務。

作為「無記」的創辦人,黃Sir寄語年青人不要怕「蝕底」,因現時的青年人很多東西都是唾手可得,亦很急功近利。他對此有點擔憂,皺著眉說:「他們都不想付出,卻又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希望年青人學習付出,更道出如果做義工也要斤斤計較,這便違反了其原意。他亦希望孩子長大後會參與義工服務,因為這是公民責任,又可以拓闊世界觀,更想子女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正為生存而掙扎,希望子女及年青人學習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