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專訪

【人物特寫】區議員鄭泳舜 用情太痴深水埗

︳記者:張婉馨   ︳

古今許多英雄好漢都是栽在一個「情」字手上。然而,一個「情」字縈繞鄭泳舜的心頭:一個「情」字竟和他的價值觀和職業密不可分。這份情,可以令他很隨和,亦可以使他堅持。

37歲的鄭泳舜畢業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父親是保良局副主席鄭錦鐘,民建聯黨員,現任深水埗區區議員,身世可謂「來頭不少」。然而,鄭泳舜和絝紈子弟的形象可謂大相逕庭。他笑容可掬,穿上普通的藍色外套,設計簡單的球鞋,看上來於一般深水埗街坊無異,只是多了幾分帥氣。

「我在深水埗長大,橫跨我小學中學時期。深水埗是我家。」憶述舊日居住在南山邨的童年,他認識整層的住戶,大家更是不吝嗇於互相幫助,柴米油鹽的賒借,幫忙照顧孩童及一齊穿膠花的點點滴滴,都令鄭泳舜十分回味當時的街坊情。鄭泳舜感概地說:「鄰舍關係密切就如一家人一樣,守望相助。但現今的人情味已淡了,慶幸還是有的。」

鄭泳舜小時候家住南山邨,父親十分熱心參與社區工作,更擔任「南山邨委員會」主席一職。小時候,鄭爸爸經常攜鄭泳舜參與禮拜六日的義工活動。「我小時候對這些活動不會很享受,然而,在耳濡目染之下,我覺得這件事(社區工作)是很應該去做,社區很需要幫助。」

後來因鄭爸爸生意漸上軌道,家裏才開始過上小康的生活。然而,鄭泳舜形容當時正值青春期,他花費甚多,寧願玩樂而不參與社區工作。以他自己的說話,當時有如一個「二世祖」一樣,每次他想起亦是悔不當初。

2003年,正正是他從大學畢業,回流香港的一年。當年正值「沙士」時期,香港經濟緊張。「海歸」的他早上6點起床,更要到內地公幹,僅能獲得數千元的起薪點。正正是由當時開始,他明白香港人工作的苦況,生活的困難。艱難的日子捱過了,最終鄭泳舜在深水埗「西九龍中心」任職租務主任,事業已上軌道。由於當時表現良好,薪金不俗,更有升職的機遇。

真正令他投入社區工作的契機是源於為深水埗兒童合唱團擔任義工。鄭爸爸希望鄭泳舜前來為活動做義工,帶小朋友外出表演。期間他認識當時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曾鈺成鼓勵他多參與社區工作。

就這樣,鄭泳舜早上到西九龍中心工作,晚上服務社區。而晚上的社區服務工作之繁多,遠超鄭泳舜的想像。「朝八晚十二」的工作令他很難拿捏時間,很多案例根本沒有時間跟進,令他兩方的工作素質不佳。他最終忍痛割捨租務主任一職。「那次的決定固然是十分可惜,有時亦覺得是浪費了機會。擔任區議員,當然會有些少犧牲:放棄前途及穩定的收入。但有時人生總要做出抉擇。」

鄭泳舜堅持自己的信念,更因為「街坊情」三個字,做起全職的深水埗區議員來。

成為全職區議員後,街坊到訪鄭泳舜區議員辦事處並不需要預約,隨時可以到他的辦事處聊天、求助,有些街坊甚至比鄭泳舜更清楚辦公室物件的擺放位置。隨和的鄭泳舜不認為這樣有何問題。「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只是一個家庭環境較好的人,我到深水埗區幫忙,有人會覺得好像我是比較superior(高級)。」鄭泳舜語氣略帶激動,強調街坊感情比財富更重要。

「在英國的統治下,階級觀念很重:住山頂就等於有錢,住公屋就是貧窮。我不認為需要這樣區分人。然而,我在深水埗擔任區議員,我反而在居民的身上有許多的學習,得著更多。」

雖然家境不俗,鄭泳舜笑言自己生活十分草根。自幼在深水埗成長,他自言十分理解深水埗街坊的感受和困難,更有共同語言溝通。「有時候我和他們說話會有些微『粗鄙』,不過這也是一種溝通和表示親近的一種方式。我不會包裝,因此他們會覺得我很『真』。」

鄭泳舜成為區議員之前和街坊的關係密切。成為區議員後,不僅是鄭泳舜全心為社區付出,街坊亦是鄭泳舜的得力助手。「有時我的公務繁忙,很難騰出時間為深水埗區的一些活動預備物資。很幸運,深水埗的街坊會自發幫忙,幫忙預備物資,如一些黏貼卡片及道具等等,減輕我的壓力。」

鄭泳舜對社區的付出,街坊不僅看見、更會以心回饋。人情味就如一壺老火湯,細火慢熬,越熬越濃,如鄭泳舜和街坊的感情升溫。

現時,鄭泳舜的辦事處內有兩間會客室,風格截然不同:一間有著乾淨長枱,數張高凳,冷冰冰,辦公室味十足;另一間裝潢隨意,有著舒適的沙發,予人放鬆感覺。鄭泳舜選擇了後者會客。

「我特地騰出這個會客室,這樣一來,大家都是坐在沙發交談,感覺比較平等;相反,若然居民來訪,另一會客室令我感覺自己好像醫生,街坊好像病人一樣,我不是太喜歡這樣不平等的關係。」鄭泳舜徐徐地說。對於鄭泳舜而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起階級、尊嚴更為重要。

深水埗總有林林總總的問題,露宿者、棚仔、新移民等等,宗宗複雜。其實鄭泳舜心中並非沒有動搖的時候。「有時候我十分想放棄,甚至會想:『算了吧,社會本身就是有這些難題,就是這麼淒慘』。每次開完會,我都需要平復心情。然而,從事社區工作要有信念,要站起來繼續堅持。我相信社區工作是細水長流的。」

「我熱愛跑拉松。對我來說,馬拉松是一個鍛煉。我前一陣子才跑完,當時的我身體不適,看起來比我重兩倍的參賽者甚至有些老人比我跑得還要快。但我當時堅持跑下去,縱使我不是得獎健兒。」

大多馬拉松參與者都不固執於獎項,只會與人群一起,一步一腳印地投入其中。鄭泳舜的社區服務生涯不像短跑,充滿爆炸力卻來去匆匆;亦不因自己出身富貴而選擇遠離升斗市民。正如他的興趣馬拉松一般:堅定、扎實,同時卻不失隨和和貼地。

一個情字,聯繫了鄭泳舜和深水埗居民,聚集了他們在同一個馬拉松的賽事。在這場馬拉松的賽事,他陪著居民一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