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設計與虛擬實境科技 MDIT學・觀點編輯推介

《Pluto冥王》手塚治虫、浦澤直樹漫畫的人工智能試煉

Netflix最近把日本漫畫巨匠手塚治虫的原著作品,再由當代漫畫天王浦澤直樹改編成新版本的《Pluto冥王》製作成為電視動畫。這部結合兩個年代漫畫大師的作品被稱作動漫神作,除了風格別樹一幟,主題內容亦切合今天世界面對人工智能(AI)突破性發展所帶來的新挑戰。

浦澤直樹一直是我所喜愛的日本漫畫家,特別喜愛他的《20世紀少年》,場景橫跨不同年代,故事直透人心。《Pluto冥王》則是他於2003至2009年創作的漫畫,改編自手塚治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漫畫《阿童木》(又名原子小金鋼)其中之一篇短篇作品——地上最大機械人。故事圍繞包括阿童木的七個世界最強的機械人互相比拼對決,思考人類存在的價值。

手塚治虫的漫畫作品,總愛思考何謂人類「生命的尊嚴」這命題,經歷二次大戰後的他,把此命題寄托於科技想像和漫畫創作之中。他於五、六十年代的早期作品,內容預視人類的未來世界有高速公路、快速列車和飛船、登陸月球、人造蛋白質和發現宇宙塵等情節,當時不少人批評手塚治虫的科幻漫畫內容荒唐無稽,甚至教壞兒童,隨著他的漫畫愈來愈受歡迎,這些批評才逐漸銷聲匿跡,讀者們亦沉浸於他創作的未來世界之中,享受奇幻無窮的想像,也深受他對生命意義思考的熏陶。

六十年代,手塚治虫的《阿童木》已經成為讀者們追捧熱賣的漫畫,阿童木本身被塑造成人類的機械人,故事中製造他的天才科學家天馬博士,也是按照自己因車禍死去的兒子模樣而製造,奠定了整個漫畫系列的中心思想——機械人如何可以成為真正的人類。《阿童木》系列其中的短篇《地上最大機械人》,故事擴展成有七個不同設計特色、兼具強大技能的機械人,互相戰鬥,象徵不同性格的人類互相博奕。

手塚治虫的漫畫《阿童木》Astro Boy(港譯原子小金鋼)

四十多年過後,浦澤直樹選擇了手塚治虫這篇《地上最大機械人》原著作品,改編成新版本《Pluto冥王》,以現代漫畫風格,延續原著機械人如何成為人類的思考。去年更製作成動畫作品登場,正值遇上人工智能(AI)的突破性發展, 全球熱切討論人工智能(AI)會否於未來取代人類,形容世界已經進入人工智能(AI)主宰的奇點軌跡 (Trajectory of Singularity)。

浦澤直樹的《Pluto冥王》保留了手塚治虫原著的精髓,郤加入新式俊美的繪畫藝術,把七個地上最強的機械人形象描繪得更有格調。他們都經歷了殘酷的人類戰爭,部分更加曾是殺戮機械,但戰爭結束之後,投入了人類社會中生活。居於瑞士的「蒙白朗機械人成為森林保護者,英國的「諾斯二號」原是大殺傷力武器,卸下戰爭機械人的身份後,於蘇格蘭當管家,追隨音樂家學習鋼琴,土耳其的「伯朗德」機械人是格鬥冠軍,融入了人類社區,並收養了多個小孩。動畫的其中一個主角是德國的機械人刑警「蓋吉特」,他跟另一主角,追殺其他機械人的冥王「布魯圖」,兩個機械人一正一反,亦正亦邪,但都是悲劇角色。最後當然還有全新造型的阿童木,外表為日本小男孩,郤擁有所有機械人之中,最高等級的人工智能,具備準確模擬人類行為和理解人類的感情能力,為故事的結局和人類命運提供終極抉擇。

《Pluto冥王》中的阿童木是一個鄰家小男孩

新版的七名機械人都更具人性,甚至完全擁有人類思維,亦因此需要面對人類種種的感情弱點,包括仇恨、報復、憤怒、畏懼、驚怕、挫折、困惑、悲痛、失望和絕望。機械人如何面對生存和死亡的掙扎,重演千百年來人類的歷史,也令人思考人工智能到底可否超越人類,或是始終也逃不出人類自相殘殺的宿命。

故事方面,浦澤直樹的新版本保留了手塚治虫原著的述事風格,開初數集用近似漫畫形式,定格遞進劇情,或許不少人會覺得這手法很舊式,但作者的用意是深化人物的形象,新作動畫設計更善用剪接、分場、人物對白和分鏡等,有條不紊把故事中各人物逐一介紹,配合敘述故事推展,呈現人類與機械人,甚至機械人之間彼此的感情關係,傳遞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起伏, 鋪墊故事尾段的巨大衝擊。新版本豐富了原著每個機械人的角色性格,立體刻劃他們的情感和內心掙扎,從而延續手塚治虫對何為人性尊嚴的思考。

浦澤直樹漫畫《Pluto冥王》地上最大機械人的新造型

作品當然沒有忽略動漫應具備的視覺設計,雖然冥王「布魯圖」於動畫前大半部分一直不見真身,決戰來襲以風暴形態強勢登場,幾場重點機械人對戰更於龍捲風暴中進行,看不見實際雙方激烈打鬥,卻營造出緊湊氣氛和亮麗的視覺效果,虛實並存,每場戰鬥結束觀眾才知道地上最強的機械人逐一被冥王打敗,難逃被拆骨撕毁的命運。

直到最後一集結局, 阿童木被天馬博士注入新的人工智能復生,滿載仇恨,跟冥王決一死戰,冥王此時才真正現身。他黑色的身軀,型態是帶有雙長角的巨型機械人,樣貌跟原著類近,但其角能夠揮舞自如,任意延長,成為致命武器,拳頭也能隨意發射,擁有無可匹敵的龐大力量,甚至能夠颳起巨大龍捲風在空中進行攻擊。冥王是機械人,但同時擁有人工智能和人類薩哈德的意識,他頭上巨型雙角,正好象徵科技無情戰爭,及其所帶來的仇恨和遺憾。阿童木的造型,是原著原子小金鋼的進化版,完全是一個日本鄰家小男孩,有更強大的戰鬥力,輕易擊敗冥王,但重點是他能夠成功克服仇恨,懂得原諒和放下,體現寬恕這種維繫人性尊嚴的美德,最終令地球逃過一劫,人類得以存活下來。

回看上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五、六十年代,科技發展沒有停下來,大國之間甚至進行核武軍事競賽,令世界彌漫著一種科技末世觀,核子戰爭隨時一觸即發,毀滅全人類文明。手塚治虫當時創作一系列的漫畫作品,正是想回應那個時代,思考人類和科技如何避免災難,可以共存發展。超過半個世紀後,《Pluto冥王》這新版本,代表手塚治虫思考的這個問題從未劃上句號,隨著人工智能應用今天有新的突破,開啟了奇點軌跡,人類歷史進程邁進了新的一章,似乎我們離得悉這問題的答案也愈來愈近。


蘇啟智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
媒體設計與虛擬實境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