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觀影感言

《紙月人妻》:輕量版丁蟹

一名日本主婦「戀上」年輕情人,又在銀行騙取億元來花費,最終更出走泰國。她所作所為,到底是為了一位情人,還是不滿社會,又或者是一般影評所言女性之自主。我以為一切可以輕量版丁蟹來說明,她從沒有認真地耹聽別人的看法和想法,一生所作所為,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所想就是真理和道路。

《紙月人妻》由吉田大八導演,宮澤理惠、大島優子、小林聰美、池松壯亮、近藤芳正、石橋蓮司等主演。故事改編自角田光代作品《紙の月》。電影《紙月人妻》(港譯)之日文片名為《紙の月》,該片獲日本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旬報》選出之「日本十大佳片」季軍。《紙之月》又獲日本奧斯卡11項大獎提名,宮澤理惠更憑《紙之月》拿下影后。《紙の月》去年已播映了電視版,由原田知世主演,收視平均約7點。電視版故事較豐富,枝節也較多。兩個版本均見相若之主題,包括解放、自由、真假意義;還有城市荒謬早已見怪不怪之論述等;然而,如果硬要設定兩個版本主題之差異,若從敘事學之頻率來說明,電影版似乎以「見怪不怪」來設定這個荒謬世代,電視版則以「(善意地)愛自己」和「幸福」來設定故事。

這個荒謬之故事,其一切一切早種於主角梅澤梨花之學生時代,那一年,老師呼籲同學捐助窮國兒童,起先大家熱情熱心地捐獻,但其後同學熱情減退,但梨花認定這是正確正義之事,別人不做,她自己肩負起全部負責,甚至不惜擅用父親的金錢,啊,其實以偷取來說明才對;其後,老師說不要再強行地捐助,因為捐助之譜度已超出了原來之意義,但梨花反問並質疑老師之過度論。故事結尾一幕,她前往泰國,她在那兒憑著臉上疤痕,認出當年捐助之兒童,原來他並不如自己當年所想像般悲慘,如今更過著幸福的生活,當年自己之堅持,其實是一廂情願。

其後,梨花出軌遇上年輕情人,走上一腿之餘,更發現他缺錢升學,她又認定升學正確,他的祖父不肯幫忙是不對的。她便不惜偷取客戶兼情人祖父之存款,以為幫助,但走到最後,情人對於升學也另一種想法,後來還是退學,她只是一廂情願。

回到當初,梨花成為正式銀行員工第一天,前往這位情人祖父兼老客戶之家,以為推銷國債,她以為老客戶色迷迷,看上自己才買上債,原來自己表錯情;其實他願意購買國債,乃她推銷手法有趣所致,並非另有所圖。當她走投無路之際,決然賣身求財,以解財困,始為老客戶所拒,她才恍然大悟。她又一廂情願。

老客戶質疑兒子孫兒之關心,其實覬覦自己財富,但她以為孫兒救她於色局之中,便認定孫子是好人,機會到來之際,更不忌諱跟他相好;結果,他還是背叛了她。再者,孫兒情人在她金錢推使下,也日漸墮落,原來自食其力的性格,變得虛榮無度,對待應他人更頤指氣使。她其實沒有幫助他,反而教壞了他,社會世代真荒謬諷刺。她以為幫人,原來又是廂情願。

她以為目的正確,便只管勇往直前,從來沒有認真了解人與事之總總切切;但她為了目的,縱使不擇手段,也在所不惜,甚至利用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然而,電視版則對其信任別有一筆,當她出事後,她的丈夫、朋友和客戶都沒有離棄她,更說好話來維護她。

如果從某種女性之角度切入來說明其所作所為,或許這就是日本女性面對男性優勢所無法超越之困局,因此,她們需要自由和解放,其方法就是證明自己更有能力,可以拯救別人,令社會更美好。正如梨花,幫助兒童,替情人交學費,自以為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改變不了社會,也幫不了他人,自己最終還是出走,但她還以為出走是選擇了自由的國度,一種自我的選擇,甚至勸說另一揭發她之同事一起出走。

但那位同事斷然回應道:「如是便真的自由嗎?………人想選擇,但總是選錯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