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生活文藝欄觀影感言觀點

《小偷家族》:未見重大之突破

是枝裕和新作《小偷家族》(Shoplifters),本人以為這部作品不過是《誰調換了我的父親》(2013)和《第八日的蟬》(2011)的混合版,其實對社會問題之探討和電影創作而言,似乎未見重大之突破。

導演為是枝裕和;演員則有Lily Franky、安藤櫻和松岡茉優等。故事講述一個小偷家族的故事。但他們其實又不是具血緣關係之一家人,這個小偷家族由兩個家人組合,加上兩位小朋友所組成。但這兩位小朋友卻是「拐帶」回來的。如是電影帶出了一個問題,好心會否做壞事,「拐帶」有沒有好壞之分。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同由是枝裕和導演,作品說明了一種血緣與家的看法;至於《第八日的蟬》由成島出執導、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版由井上真央主演,其說明「拐帶」的意義,其與親情之矛盾云云。但同以「拐帶」為題材之作品則見陳可辛《親愛的》(2014),在在說明拐帶之不合法,結果換來一道不明不白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然而,《小偷家族》似乎美化了「拐帶」的行為。

另外,電影似乎以誤會作為中心幌子,所有人之關係都建構在一個深層誤會之上,而且都是上一代所種下的誤會。但這一道誤會又建立了一段實而不華的親屬關係。其中有一段戲碼講述女主角跟年老人對話,她們提到親屬的意義,到底親屬可不可以揀。她想了一會,說道:「可以揀。」這是延續了《誰調換了我的父親》的問題。

作品以小偷為選材,同時之設定了小偷價值觀,這是他們只會偷取沒有主人的東西。因此在商店的東西可以偷,因為未有主人。其後,小主角原來一直深信這套小偷價值觀,某天發現「父親」原來沒有嚴守這個法則,因此懷疑父親、懷疑這套小偷價值觀、也懷疑自己。他其後在一次偷竊行動中,為了救妹妹被免緝拿,自我誘捕,結果被捕個正。同時,其亦牽動了整個家放的安危,結果,家族被連根拔起。他事後又跟這位父親說:「當日我故意被拿下的。」他又問父親,警察追捕他們時,他是否離棄他而不顧。這位父親又回道:「是。」這一段對話引來無限聯想,筆者想不透,誰說誰說,是真又是假。然而,小主角自我誘捕,導演似乎意圖平衡小偷之負面設定,但小偷始終是小偷,永遠是不合法的說明,美化了小偷十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