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小品文章

《哪一天我們會飛》:不想回憶 未敢忘記

有荷里活大片在前,同期又有數套題材相近的電影,加上海報和名字都不太顯眼,黃修平導演的《哪一天我們會飛》似乎沒有太多人關注。雖然令人不經意想起一些類似的電影,但認真細味一下,那份本土情懷仍是很獨特。

誠如導演所說,電影以一對婚姻陷入危機的青梅竹馬夫婦為主題,同學聚會令他們勾起中學時代的回憶,以及當年最好的朋友,乃至失去的夢想。余鳳芝(楊千嬅/蘇麗珊)、彭盛華(林海峰/游學修)、蘇博文(吳肇軒)和其他同學,或許都是一代香港人的寫照:有人想做飛機師;有人想做「馬勒當拿」;有人想考入港大「神科」;有人想做電影導演;也有人想嫁入豪門⋯⋯但去到最後卻甚麼也做不到,現實與當初想像的彷如兩個世界,因為現實是你必須考慮現實。除非你家財萬貫,否則也要乖乖按那份「夢想規劃書」來計劃,而「規劃書」正是要你放棄夢想:沒有人擔保追夢一定成功,夢想又怎能規劃,甚至考慮回報?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那個叫黃修平的人。

余鳳芝選擇了彭盛華,蘇博文決定遠走英國,向飛機師夢進發,但原來自己有先天缺陷,飛行夢碎,最後他放棄了生命。然而,《哪一天我們會飛》又不太見悲觀。也許我們都無法完成夢想,香港也的確不是讓人有夢想的城方,現實的局限卻未必有想像的大,余鳳芝和彭盛華最後也破鏡重圓,在獅子山下「起飛」了。兩人之間的出現的第三者,原來不是破壞者,反而拯救了兩人的婚姻。

電影的英文名為《She remembers,He forgets》,但其實他也沒有忘記,甚至比她記得更清楚,只是不敢再想起。在上海遇上喜歡模型飛機的女子,情不自禁開始婚外情,原來是在她身上看到昔日的鳳芝,但因為種種原因,不敢再接近真的鳳芝——想起早陣子重看的《相約星期二》,教練一再希望約見明哲的妻子艾琳,但明哲卻總以「妻子很忙」為由推卻。到教練親自邀約時,艾琳竟然一口答應。明哲不解,但艾琳答應不過是因為教練「想見她」。最終明哲發現,自己害怕兩人碰面會令兩人發現到自己的轉變有多大,彷彿是騙了他們,故一直不願安排。說到底,夢想不是人人可以達到,但「現實」只是一個藉口,「不願面對」才是令人最不快樂。

相比起《狂舞派》,《哪》似乎少了一句經典對白。當年一句「為咗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實實在在感動了不少人,但相對而言,那首很「教會」,故意「唔啱音」的主題曲又是另一種共鳴,教會學校出身的人自然會明白。九龍城飛機升降聲、玫瑰園、《大時代》、Gameboy、《龍珠》⋯⋯亦是九七前的回憶。用航拍呈現的香港也很唯美,其中觀塘的「戲份」似乎特別多。昔日的觀塘正在消失,但獅子山仍然聳立,我城有些東西是帶不走的。希望如此吧。

身為本地新導演代表之一,黃導演發掘新人的能力也不容忽視,《狂》捧紅了顏卓靈和蔡瀚億;《哪》也有蘇麗珊、吳肇軒、游學修和其「學舌鳥」的班底。找到楊千嬅和林海峰相信也不容易,而客串的演員也陣容龐大,有畫龍點睛之效,譚玉瑛演的副校長不在話下,陶傑飾演的父親要女兒到英國升學更是令人會心微笑。

個人而言,光是「黃修平」三個字值得入場支持。但聞說開畫數日,票房成績似乎不太好。如果最後真的不佳,那真是對電影主題的一大諷刺:到最後還是「差一點我們會飛」,而不是還有期盼的「哪一天我們會飛」。無論如何,也希望黃導演繼續努力,繼續拍出本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