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屎埔收地衝突



馬屎埔村收地問題引起一連串社運抗爭。馬屎埔村位於香港新界粉嶺北,涉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範圍之內。恒基兆業地產(恒地)自90年代起不斷在馬屎埔囤地,並已收購村內8成土地。馬屎埔村收地爭議的爆發點,在於政府在2013年修訂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提出「原址換地」政策,讓業主將農地改變為私人用途。

根據經修訂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古洞北和粉嶺北兩個新市鎮擴展區的土地業權人,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可申請「有條件契約修訂(包括原址換地)」。這些條件主要包括:

  1. 只有規劃作私人發展的土地,方可提出契約修訂申請(包括原址換地)
  2. 地主在指定規劃範圍內需擁有不少於4,000平方米(約43,000平方呎)土地
  3. 入選原址換地的申請範圍需於期限前(今年底)清空
  4. 合資格申請可透過「補地價」作私人發展

引起抗爭運動的是一塊位於馬屎埔村口的農地。恒地於2005年購入該地,2007年向租戶收回土地,經過多次磋商租戶仍不肯遷出。2016年3月23日,恒地要求收回該農地,遭村民抗爭。

有聲音指,馬屎埔收地一事反映了香港政策傾向地產霸權,忽略了香港的環境保育與生態平衡,亦沒有保護香港的農育權。村裡最高峰期約有700戶居住,目前只剩下約100戶人居住,大部分土地因發展商的收購活動而被荒廢。

亦有人認為地主收地屬「天公地義」,形容該農地租戶區晞旻(馬寶寶社區農場負責人)一家為「租霸」。《東周刊》引述知情人士指事件被包裝成保育抗爭戰,贏取部分輿論,卻妄顧法理,亦引述前村民批評區家捍衛農地的動機是為了「為着數」,望調高賠償。

時間軸